查看完整版本: [-- 营造英才荟萃的大舞台——河南华鑫制药厂发展纪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8月 -> 营造英才荟萃的大舞台——河南华鑫制药厂发展纪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杰 1996-08-30 00:00

营造英才荟萃的大舞台——河南华鑫制药厂发展纪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营造英才荟萃的大舞台
——河南华鑫制药厂发展纪事
本报记者李杰
走进华鑫制药厂占地186亩的厂区,满眼都是鲜花和绿草。如果不是几幢高大明亮的生产大楼点缀其间,分明就是一个大花园。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个去年实现产值2.2亿元、利税3100万元的大型制药企业,4年前还是一个年产值仅有300万元,累计亏损400万元的地方国有小厂。
华鑫到底有何秘密武器?38岁的厂长朱启学一语道破玄机:“科技、人才是华鑫腾飞的活力源。”
1992年初,华鑫制药厂一度跌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当过一线工人、后又到大学深造过的朱启学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推选为厂长。为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在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生产秩序的同时,他把厂子里所有科研人员全部调动起来,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科技含量高、市场旺销的产品。这步棋走对了,华鑫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税160万元。
尝到科技甜头的华鑫人不再甘于寂寞,确立了科技兴厂、启动市场的策略。那时,华鑫产品有20多种,但都是“大路货”。朱启学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果断地把资金投入到新药开发上。厂里成立了新药开发办公室,购置了一批高、精、尖仪器,抽调26名高、中级技术人员加强科研队伍,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开发出被誉为“超越抗生素的抗菌药”——氧氟沙星(氟嗪酸)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便独领风骚,成为华鑫制药厂的拳头产品。
今年投资800万元与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开发的新药胎脑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病毒唑口服液也将于近期投入生产,尤其是胎脑注射液的研制成功,成为该厂的又一拳头产品。
企业的快速发展吸引着人才,人才的引进又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个1500多人的企业,科技人员占了33%。
从“挖、抢、招、育”的人才四字诀中,我们不难看出华鑫求贤若渴的心情。到科研单位“挖”人才,到人才交流会上“抢”人才,公开张榜“招”人才,自定计划“育”人才,可谓不遗余力。
1993年,正值“氟嗪酸工程”设备安装进入关键时期,由于厂里技术力量不足,工程进展受到影响。当得知外地某制药厂一位这方面的专家长期闲置得不到使用时,朱启学“三顾茅庐”,用诚心把这位专家吸引到华鑫,并任用他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结果不仅使整个项目节约安装费用近百万元,而且提前两个月竣工投产。
为了培育人才,华鑫与省内外1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仅河南大学化工系和开封医专就为该厂培育人才近40人。1994年,他们又和周口师专化学系联合办学,组建华鑫制药厂应用化工大专班,每期培训80人。
他们还实施了“借脑工程”,借力发展,借源“充电”,国内42名有名望的医学专家先后成了华鑫的常年技术顾问,协助厂里开展技术攻关,提供信息。
不拘一格用人才,华鑫念活了“人才经”。朱启学对记者说:“在华鑫人的辞典中,不存在‘论资排辈’这个词。”在中成药车间,记者见到了车间主任霍超文。这位“嘴上没毛”的小伙子是河南中医学院1992年毕业的高材生,进厂1年后,他负责安装、调试,改进了“三效浓缩器”,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被破格提拔。
灵活的机制和施展才华抱负的广阔空间,使华鑫成为一个荟萃英才的大舞台。人才,成了华鑫腾飞的不竭的活力源。


查看完整版本: [-- 营造英才荟萃的大舞台——河南华鑫制药厂发展纪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