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加强中华剧人的团结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8月 -> 加强中华剧人的团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曹禺 1996-08-31 00:00

加强中华剧人的团结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加强中华剧人的团结
曹禺
8月23日,是中国戏剧界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来自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世界各地的华文戏剧家,同我们相聚在北京。这是我曾梦寐渴望的,这一天终于盼到了。
我听说有来自台港澳以及各地的13台戏参加交流,有100余位学者与会,这确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我很赞成大会提出的宗旨:加强中华剧人的团结,促进中华戏剧的繁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又都是戏剧工作者,我们是一家人嘛!我们应当团结起来,为繁荣和发展中华戏剧作出我们的贡献。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拥有数百种戏曲品种,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戏剧传统的伟大民族。西方的话剧传入中国,之所以能够扎下根来,成为遍布全国的大剧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以我们的深厚的戏剧传统融化了它。从我个人,或者以田汉、夏衍、洪深、欧阳予倩,还有吴祖光这些人来看,如果不是我们自身具有较深的中国文学的戏剧传统,我们也是啃不动话剧这个“洋骨头”的。我不相信话剧是“夕阳艺术”的说法。但中国话剧的生命力,不是盲目地跟着西方的各种主义跑,而是把脚跟坚实地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写出为中国老百姓所欢迎的戏来。我赞成话剧要向西方借鉴,但借鉴不是照抄。有人说我的戏都是“抄”外国人的,如果我都是“抄”人家的,别说现在,当年就不会演我的戏。外国人的戏那么多,何必演“二道贩子”的东西。我说这些话,不是别的意思,是希望创造出中国的话剧精品,创造出具有民族独创的话剧艺术。
我听说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戏剧,都很活跃。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这些年,内地的话剧虽然不大景气,但戏剧界有着一大批人,不怕穷,不怕电视挤,表现出相当顽强的毅力。今年首都舞台就很有生气,一台接一台地冒出来,听说都很叫座。今天,大家能够相聚一起,交换经验,切磋技艺,我想,这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难得的机会。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要是诚恳地进行探讨,一定会使大家满载而归。
(这是作者在“’96中国戏剧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上的祝词,本报发表时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加强中华剧人的团结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