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粮产区经济振兴有路——昌图县发展畜牧业剖析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9月 -> 粮产区经济振兴有路——昌图县发展畜牧业剖析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启发 1996-09-02 00:00

粮产区经济振兴有路——昌图县发展畜牧业剖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粮产区经济振兴有路
——昌图县发展畜牧业剖析
□张启发
典型的平原区农业大县辽宁昌图,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盛产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高粱等,对全国粮食总量平衡贡献很大。但是,长期粮食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摆脱不了农业大、工业小、财政穷的困扰。近年来,昌图以畜牧业为突破口,牵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经济效果。
粮产区发展畜牧业是必然趋势
发展畜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的调节下,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组合各生产要素。前提一是资源,二是市场销路。昌图有一组数字:国家粮食定购任务和议价销售10亿公斤,5亿公斤可转化为饲料;农作物副产物25亿公斤,2/3可以开发饲料。精、粗饲料资源全国首屈一指。饲料资源如有效利用,可同时养牛50万头、羊50万只、猪150万头、禽4000万只以上。按照1990年不变价计算牧业产值可以达到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人均牧业收入可达到1500元以上,仅牧业一项农民收入就可达到小康标准。《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到2000年城乡居民人均全年消费肉类要达到23公斤以上,奶类6公斤以上,蛋类9公斤以上,现在实际消费肉、蛋、奶水平不到《纲要》要求标准的一半,国内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潜力巨大。
近年来,昌图县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表明,农业劳动技能、科技含量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已经越过了温饱型的初级阶段,正在由发展阶段向发达阶段迈进。但是,由于种、养、加发展得不平衡,能量结构分布不合理,植物能量占有比重偏大,转化后的动物和工业品能量占有比重非常小,畸轻畸重,已经明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昌图县粮食1984年突破15亿公斤后,徘徊十余年,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缓慢。这说明农作物光合作用转化的植物能量已达到一定水平,迫切需要运用生产力发展能量转换规律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打破徘徊不前的局面,创造新的生机和活力。而畜牧业正是担负着把植物能量转化为动物能量,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加工业的高效益产业。发展畜牧业能够促进能量的转换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形成土地—粮食—饲料—畜禽产品—肉食品等开放式的生产形式,推动经济由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新的阶段。
畜牧业牵动粮产区经济发展
畜牧业是承前启后的“中轴产业”,它前接种植业,后联加工业,成为种、养、加三大产业的轴心,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
发展畜牧业挖掘了粮食生产潜力。可实现粮食、秸秆“过腹还田”,培肥地力,解决粮食亩产徘徊不前问题。可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粮食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粮食和秸秆的“过腹增值”。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转化1000公斤粮食,增加牧业产值1500元,增加收入500元,粮食价格翻一番,亩产500公斤粮食,增加收入250元。秸秆转化增值更明显,一头成年母牛一年需要五亩地秸秆,每头母牛通过产犊年均增值1200元,这样一亩地秸秆增值是200元。可见,一亩地粮食和秸秆都转化为饲料发展牧业,可增加收入450元左右,可切实解决粮食比较效益低的问题。
畜牧业是振兴粮产区工业的长远大计。昌图县工业基础薄弱。要在工业社会化大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建立起具有一定竞争实力和独特优势的工业群体。昌图县畜禽加工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目前已经建起了肉鸡、鹅、猪、羽绒等加工型企业,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畜牧业既立足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为工业依托地方资源形成支柱产业提供了条件,可以较好地体现工农融合、内外开通的经济格局。


查看完整版本: [-- 粮产区经济振兴有路——昌图县发展畜牧业剖析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