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泸河”看“两个转变”——山东泸河集团总公司十年改革与发展述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9月 -> 从“泸河”看“两个转变”——山东泸河集团总公司十年改革与发展述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联芳 1996-09-02 00:00

从“泸河”看“两个转变”——山东泸河集团总公司十年改革与发展述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镇企业大世界

从“泸河”看“两个转变”
——山东泸河集团总公司十年改革与发展述评
□杨联芳
山东泸河集团总公司是在诸城市昌城镇悄然崛起的一家镇办企业。它的核心企业泸河轮胎厂,是在1986年8月靠25万元贷款、37名职工启动的。到1995年,其销售收入达到3.1亿多元,利税3000万元,拥有资产总额1.3亿元,员工2240人。它是农业部公布的首批“全国乡镇企业集团”之一,在中国橡胶行业最大规模乡镇企业排序中名列第二。
“泸河”没有成品仓库,各种轮胎一生产出来就被客户运走了,其产品销路之畅,质量信誉度之高,让人折服。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绝大多数职工,原来都是农民,生产设备没有进口的,绝大多数还是自己制造的。他们凭借什么生产出销往28个省、市、自治区的“抢手货”?
盯市场干围市场转
办厂之初,他们仅为一家国营童车厂配套生产童车胶轮。由于童车厂产品销路不好,加上“泸河”产品质量也欠佳,“泸河”最早生产的20万条胶轮,被童车厂拒绝认购,厂里25万元货款损失了17万。面对失败,当时任厂长的许家祥和负责技术工作的许传弟,擦干眼泪,揣着大饼直奔广州,去长见识,寻出路。
他们发现广州摩托车很多,但摩托车轮胎很难买到,于是萌生了生产摩托车轮胎填补市场空白的念头。然后,又跑到汕头市橡胶厂求教,并在那里购置了必备设备,自己背回了诸城。“泸河”从此进入了轮胎市场。他们先以摩托车内胎打入市场,后又开发了外胎,然后盯着市场需求,逐步开发,目前还能生产农用车胎、微型汽车轮胎、轮胎机械,现有产品已发展到四大系列近百个品种。
“泸河”开发农用三轮车的一种新型轮胎,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市场意识。1992年,辽河机械厂研制成功一种新式农用三轮车,需要一种超出国家标准范围的宽式轮胎配套。“泸河”获悉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当即组织人员攻关,用了不到40天时间就研制成功,并投入了批量生产,如今这个产品已成为“泸河”的主导产品之一。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1992年春天,因原料把关不严,厂里生产出一批价值5万元的轮胎,没有达到一级品标准。有人主张以二级品降价销售,但厂领导态度坚决,把全体员工召集到货场上,一把火烧掉了这批轮胎。这把火烧掉的岂止是次品,更主要的是员工们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落后观念,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
1989年,山东省化工厅把“泸河”产品与省内三家国有企业的产品做比较检测,结果质量最好的是“泸河”轮胎。后来“泸河”轮胎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并获得了“山东省名牌产品”的称号。“泸河”有一句名言:“十万分之一的次品,到了用户手中就是百分之百的次品。”这话很朴实,却非常深刻地表达了他们的市场观念和质量意识。
管理严格科学
“泸河”为加强管理而苦练内功,其管理制度有两大突出特点。
一是非常严格。严到从采购原料到产品出厂,不仅每个部门、车间、工序、工种、岗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都有制度规范和检测手段,而且对每个员工上岗都有明确的制度约束。员工不经过培训,没有取得岗位操作合格证,就不能上岗。而培训常年不断,每月每个员工必须接受20小时的培训,并且定期考核。考核标准相当高。他们制定的厂级标准就有13个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全厂多年来根据严格管理的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多达860多个条款,条条都落实到人。
另一个特点是科学。860多条规章制度,条条都要人去执行。怎样让每个人自觉执行?“泸河”在实践中探索出把效益工资比例提高到职工工资收入的60%的办法,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地拴到了一起。在具体操作上,每十天评比一次,员工们每十天就能知道自己干的多少和好坏,能得到多少报酬。40%保底工资使员工感到生存有基本保障,另外的60%则是他们追求的利益目标。实行的结果是,干得出色就可以成倍地超过60%;干得不好,就得不到这部分报酬。
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市场竞争最棘手的是资本实力的竞争。上新产品、追求规模效益、进行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培训员工等,哪一项都需要资金投入。“泸河”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这是他们在集约化经营上内含扩大再生产、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手段,也是增长方式的最佳选择。
按照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泸河”产品价位较高,但是售后不仅没有拖欠货款现象,还有六成以上的客户先预付订金。结果,资金周转期由建厂初期的126天,很快降到了现在的35—56天,产品销售额每年约翻一番。这为其资本运作和资金快速周转创造了良好条件。
向管理要效益在“泸河”已不是空话。其内部科学管理的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生产轮胎的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80%。过去库存原材料一个月以上,现在缩短为不到十天。坚持对员工每月培训,考核上岗,加上前述劳动工资改革的激励效应,以及每道工序之间已严格实行买卖关系等科学管理办法,不断使各种消耗下降,成本降低;投入减少,产出增加;设备利用率很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这些就使利润率随之提高,并可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泸河”有了资金的高效益利用,又有了单位利润率的提高,加上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规模膨胀效益,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就很快,在市场竞争中的资本实力就越来越雄厚。
(作者为中国乡镇企业研究院副院长)


查看完整版本: [-- 从“泸河”看“两个转变”——山东泸河集团总公司十年改革与发展述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