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王三忍改变了缩小棉田的打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03月 -> 王三忍改变了缩小棉田的打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毛铸 山川 1954-03-29 00:00

王三忍改变了缩小棉田的打算

第2版()
专栏:

王三忍改变了缩小棉田的打算
毛铸 山川
黄家河是陕西省华县三区的一个小村庄,全村五百八十多亩土地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是种棉花。农民王三忍就住在这个村里,他家八亩地,每年留一、二亩种麦子,其余尽是清一色的棉花。可是,去年秋天,苇子毛刚刚露头,棉桃还跟蒜辫一样,王三忍就拔掉棉杆,种上了小麦。女人也不住气地嘟哝:“明年再不留棉花地了。三种两种,婆娘娃都要跟你挨饿咧……”。王三忍原想把八亩地全都种上麦子,可就是找不到种籽。最后跟婆娘商量好,把那没有麦种的二亩六分地,留到今年种高粱。
无风不起浪,王三忍缩小棉田是有它的来龙去脉的。
王三忍前年秋里只种了一亩五分麦,去年的年景还算不错,也不过收了两石多。除过全家五口人吃外,再把欠下的零账一开销,没等棉花拾完,两石麦就盆干碗净了。就在那时候,一些粮食奸商趁棉花下来农民要买粮的时候,把黑市粮价一天抬高一截子。有一天,天麻麻亮,王三忍就动身去华县以西二十五里的赤水镇买粮。到了镇上一看,嘿!买粮的人真多,粮行门口的蒲篮子围得水泄不通。王三忍挤了进去,只听见人窝里有人喊着:“小麦一斗五万七。包谷,四万八。”王三忍一面盘算一面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直到晌午,还没有买下粮食,这时人群里有人又在喊了:“小麦,六万三,包谷,五万二。”价钱越涨,他越心慌,眼看在赤水镇买不下粮,便打定主意又朝东向华县走去。在华县西关里的三合粮行门口,照样是一大群人。使他奇怪的是,连家里本来不缺吃的农民,也来抢着买粮了。王三忍跑了一天,连一颗麦都没买下。黄昏,他刚踏进门槛,女人就问:“今天怎样!”王三忍的脑子里像堆乱麻,他计算着离来年麦收还差六个月的口粮,该怎办呀?他女人说:“干脆把棉花杆拔掉,借墒种麦算了,往后日子长啦!”
王三忍回种小麦是农历九月的事。十月间,农村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了。接着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工作也开始了。各村堡寨成千上万的农民,都热情的把余粮卖给国家。那些天,王三忍经常开会听总路线、听社会主义的宣传,一想到自己参加了互助组,方向就是朝社会主义走,内心倒有几分高兴。但是一走到家里,一看见女人愁眉苦脸,就又有些坐卧不安了。有一天,干部在讲保证供应经济作物区农民吃粮时,王三忍一边静心听,一边暗暗琢磨:黄家河村五十四户,就有四十七户缺粮的,人多口稠,这次供应不一定能轮到自己呀!隔了两天,王三忍就到乡政府里试试请求买粮,出乎意料之外,乡政府把他的情况问了一下,很快就开了个准他买粮的条子。王三忍第一次在国家粮食公司买粮,没费什么周折,就买了几十斤粮食,太阳刚偏西就回来了。在路上,他算了一下细账:去赤水那次买粮,粮行价钱小麦每斗六万三,这次一斗才三万五千元。算来算去他肯定了一个道理:粮食由国家统购统销就是好。
但是,日子长着啦,这个月买下了,下个月是不是还能买到?王三忍夫妻俩还有些提心吊胆。农历十一月,村上研究“计划供应”,王三忍被评成缺粮户,每人每月按一定数量供应,大小拉匀,吃喝宽展有余。这个“计划供应”搞好了以后,王三忍家再也不愁买不到粮食了。
今年二月里,干部召集群众开会,讲到种棉花的事情。干部说:“国家发展工业,不但要粮食,而且也要原料,咱这里适合种棉花,应当早些整好棉田……但是有些农民想不开这个道理,硬要把能种棉花的地不种棉花……”王三忍听到这里就觉得满脸发热,他想起回种小麦的事情来了。他想: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缩小棉田,纺织厂的棉花那里来呢?他越想心中就越难过。
不久,王三忍在互助组长那里看到了政务院公布粮棉比价的规定,他回到家里向女人说:“咱要有新的打算哩。棉粮比价报上登出来了,一斤棉花能换七、八斤粮食。依我想还是把留下的那些高粱地种成棉花吧!对国家和自己都有利。”“种就种,免得高粱秆歇地。”女人毫不迟疑地回答了。没隔上一两天,王三忍就在村东预留的那块地上忙着打耱棉田了。
和王三忍一样,黄家河村农民在懂得种棉花对国家和自己的好处以后,都把缩小棉田的思想转变了,原来留下准备种别的作物的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已打耱好要种棉花。


查看完整版本: [-- 王三忍改变了缩小棉田的打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