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皎平渡口架长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9月 -> 皎平渡口架长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成栋 1996-09-30 00:00

皎平渡口架长虹

第4版(副刊)
专栏:长征路上

皎平渡口架长虹
刘成栋
水湍急,山峭耸,
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
兄弟民族夹道迎……
每当听到这豪迈激越、振奋心弦的《长征组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艺术团体出国访问演出的情景。这个从60年代初诞生以来一直被重点保留的合唱节目在任何一个友好国家演出时,都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人们称赞它为歌颂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史诗;令人想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红军在既有雄关天险大江大河的重重险阻、又有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的危急情况下指挥若定、化险为夷的传奇经历。
遵义会议以后,在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筹之下,红军四渡赤水,直逼贵阳,威胁昆明,迫使蒋介石急调重兵回防昆明,造成了金沙江两岸江防兵力空虚。毛主席当机立断,抓紧“滇军主力全部东调,云南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决定红军以最快的速度巧渡金沙江,把一直紧紧尾追而来的敌军远远抛在了后面。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两岸群山夹峙,奇峰突兀。江水从幽深的峡谷奔泻出来滚滚东去,浪涛汹涌吼啸如雷,自古素有天险之称。1935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红军兵分三路,在禄劝县的皎平渡、洪门渡和元谋县的龙街渡抢渡金沙江。5月3日晚,红军中央纵队干部团在皎平渡一举偷渡成功,并且牢牢控制了渡口。仅凭七条小木船和36名船工的舍身忘死拼搏,轮番抢渡七天七夜,终于把毛主席和中央纵队以及中央主力红军三万余人从皎平渡全部渡过江去。等国民党十几万追兵赶到金沙江边,已是红军胜利渡江后的第七天,船只早已烧毁,敌军只好气急败坏地隔江兴叹。巧渡金沙江的成功,标志着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长征组歌》中“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两句歌词,正是恰如其分地称颂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事实。
去年有幸去西南出差。我顺道寻访了红军当年长征所经过的一些历史重镇。沿金沙江畔,我来到了著名的皎平渡口。经过60年的岁月,皎平渡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国家交通部和云南、四川两省交通厅等单位联合投资修建的皎平渡大桥横跨江上。这是一座现代化的钢索斜拉伸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宽阔的桥面上,并排急驶的汽车南来北往,把群山中的铁矿石、煤炭以及甘蔗、咖啡豆、板栗、核桃等丰盛的农副产品运向四面八方,把山村人民需要的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化肥、彩电、冰箱、洗衣机以及药品运进山寨的千家万户。这种繁忙的运输景象,直接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金沙江南岸,我看见了一块高大的巨石,导游告诉我,这块巨石就是当年刘伯承同志站着指挥中央红军渡江的“指挥台”。至今,当地老百姓仍把这块巨石称为“将军石”。跨过宽阔的皎平渡大桥,我来到了北岸一排低矮、昏暗的岩洞旁,我的目光久久凝聚在岩洞中、洞口旁。因为从导游那里得知,这些岩洞就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渡江后居住过的地方。岩洞里面坑洼不平,岩壁裂缝还渗着水滴往下浸。此情此景,我更加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超人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创造的举世无双的光辉业绩,我更加崇敬红军将士始终如一的胸怀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和为工农大众谋解放的崇高理想,我更加珍视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铸造的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雄伟壮丽的红军渡江纪念碑像个巨人耸立在皎平渡口,仿佛默默地向我展示着60年前那江水恶浪滔天、木船穿梭如箭,红军将士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我久久站在皎平渡口,凝望着汹涌东去的江水,注视着气势宏伟的公路大桥,心中顿时掀起了巨澜:如果说当年英勇顽强的红军将士凭着对共产主义理想抱定的必胜信念,凭着全军一致北上抗日的坚强决心,凭着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凭着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生死相依的无敌力量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在红军将士心中架有一座通向胜利的坚实的精神桥梁的话,那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当今,我们更应该开拓进取,继往开来,沿着红军将士的足迹,高举红军长征的旗帜,去建设更多的立交桥、跨海桥、欧亚大陆桥和航空航天桥!


查看完整版本: [-- 皎平渡口架长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