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沿着这条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9月 -> 沿着这条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剑冰 1996-09-29 00:00

沿着这条江

第4版(副刊)
专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沿着这条江
王剑冰
横断山脉。
汽车喘息着,艰难地随着山势盘旋颠簸。早晨从大理出发,差不多快一天的时间了。心胸被丛丛高山挤压着,无有一息开阔。天尤显得低,一骨朵一骨朵的白云像粘在山头的棉团。多少年修建的公路,依然显得狭窄而险象环生。疲累的人们如疲累的车子发出重重的鼾声。
唯我大睁着眼睛,同这部老爷车共同追寻着前边的路。路越来越难走了。是什么力量把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切割得如此陡峭险奇?危崖耸峙,冰峰峥嵘。车子显得卑微而渺小,似乎顷刻间即被挤压成粉末。然而它坚强地从拥挤的褶皱间像一只小甲虫踅来踅去,一直踅到又一座高峰的脚下。这时,就见一条浑黄宽阔的大江夺山而出,与我们的道路并行。这就是金沙江?波涛在两山的夹持下左冲右突,汹汹涌涌撞击着壁崖,水中回旋着野草或者树枝,千万面鼓样咆哮着向前奔去。金沙江即是长江的上游。从唐古拉山的冰水流溪开始,一路劈山开石挟沙裹浪由北向南激荡直下,到我们前面不远的石鼓方舒展了一下腰身。然后又猛然调头北上,重新没入崇山峻岭之中。也就是这一段较为宽阔的江流,给了历史一个浓抹特书的重笔。“金沙水拍云崖暖”,1936年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用了四天四夜渡江北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其实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我是沿着一条红军长征的路程走着。这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程!乘着车子还感到疲惫不堪,何况红军穿着草鞋的一双脚板。十倍于我的追兵在后边催,各处兵匪又在前边堵,蒋介石亲临云南督战,飞机不时来扫射轰炸。从未遇见如此艰险的战士们,在地形不熟、语言不通、缺粮少药的情况下,竟是一步步迎着千辛万苦走来了。这条路本来就人迹稀少,山深林密,兵匪挡道,不仅有大江险关,还有雪山冰川、草地泥潭。然而这又是一条磨练意志、检验士气之路。敌人说,走入这条路就是走入了死亡。因而就自鸣得意地在报上发布消息:“中甸一带地形复杂、险阻,给养困难,严密封锁,如在瓮中,再加追剿更易歼灭矣。”敌人把赌注就押在金沙江上,金沙江水深流急,两岸地势险要。为阻止我军渡江,蒋介石除派飞机轰炸渡口,还令各地民团加紧修筑碉堡群,同时严令各渡口将船只、木筏等渡河工具全部隐藏或沉没,围追部队抓紧向江边集结。
敌人还是打错了算盘。他们没有想到红军战士如此英勇顽强,坚韧不拔,为争取早日渡江,边打边走,日行百里,14天累计行程达1500余里,连克14座县城,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赶到金沙江边时,已把大批追敌远远地甩在了后边。少数守江的部队,又何以挡住这强大的铁流!红军各部队组织起突击队,在暗夜里开始行动,声势夺人,军威高振,攻碉堡、夺渡船、搭浮桥。100多里长的河面上,那种气壮山河之势,就足以让守江之敌一战即溃。在4月25日至28日这短短的四天,万余名红军指战员及数百匹战马,靠仅有的七条木船和自扎的木筏、竹排,胜利地渡过了天险金沙江。
此时的江面上静悄悄的,江水翻着浑浊的漩涡。当年这里该是多么繁忙而紧张的场面。红旗招展,战马嘶鸣。山谷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精壮汉子,他们在与时间搏水争渡。天空来了几架飞机,在红军炒豆般的机枪欢送下表演一通招式飞去了。蒋介石签字的传单飘飘摇摇落下来,滑稽而好笑:“同胞们,你们往哪里去,再前进临地狱不远了……离乡背井,送死深山老林,替你们不值,快回头……”
红军却是一去不回头,过了金沙江,就是千年万年不化、一天千变万化的大雪山,翻过雪山还有漫漫茫茫的草地。大自然给了革命很多优厚待遇,红军享尽了这待遇,再有什么逆境还会在乎吗?能渡过金沙江就一定能打过长江去,能翻越大雪山就一定能推翻“三座大山”。
汽车过了铁索大桥,慢慢又开始踅进高山峻岭,那条含金的江越来越远了。山越来越高,猛然一道刺眼的光芒扑面而来,雪山即在眼前。我再一次兴奋起来,我目睹了一条历史的画卷,又像瞻望一座银色的丰碑。
(作者单位:《散文选刊》杂志社)


查看完整版本: [-- 沿着这条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