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全国第一街”的发展与超越——关于广州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12月 -> “全国第一街”的发展与超越——关于广州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周钢勤李明华陈治桃 1996-12-31 00:00

“全国第一街”的发展与超越——关于广州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第9版(理论)
专栏:

  “全国第一街”的发展与超越
——关于广州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使街道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被称为“全国第一街”的广州市南华西街为我们提供了新经验。南华西街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是一条有200多年历史的古老街道。现有居民7000多户,近3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南华西街曾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文明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全国最佳街道、全国街道之星等殊荣。近几年来,江泽民、乔石、李瑞环、宋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南华西街视察,对南华西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南华西街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呢?
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18年来,南华西街经济发展实现了三次大飞跃,其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以年均28.3%、35.3%、22.1%的速度递增。目前,南华西街已拥有90家企业,建立了十大企业群体,形成了十一大产品系列和十大内外贸易项目,固定资产达16亿多元。1995年,工业总产值达7.4亿多元,营业收入9.9亿多元,出口创汇3200万美元,上交税收2500多万元。
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南华西街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经过10多年的努力,南华西街已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网络,先后成立了社会治安、助残、计划生育、社会福利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基金会,街道居民的生活环境优美,文化思想教育有制度、有专题、有阵地,爱国爱街蔚然成风,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街道干部以身作则、讲求奉献,深受居民爱戴。
南华西街的成功实践表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必须共同发展。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要使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使整个街道工作协调发展,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南华西街党委从实践中感到,要使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否则,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人才,职工队伍素质不高,必然制约街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但不能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如果只注意“硬件”建设,忽视提高人的素质和改善社会心理环境这个“软件”,经济建设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导致整个街道工作的失败。搞市场经济,搞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只有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南华西街党委一方面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虚功实做,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扎扎实实地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倡、培养人们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培训,办起了文化技术培训中心,配置了不少设施,进一步满足了广大群众求是、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事实说明,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自发地导致精神文明的进步。经济效益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就是思想道德的进步,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时候,要特别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之所以能持续协调发展,关键是南华西街党委能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两个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实现自我超越,首先是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认识上的超越。南华西街领导班子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并使这种思想认识成为内在的动力,推动自觉的实践。第一,提高对社会主义长远目标的认识。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要达到共同富裕,要实现现代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距离。南华西街现在年工业总产值已达7亿多元,可是离全街道面貌的彻底改变,离实现社会主义的长远奋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第二,提倡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成绩和荣誉,对待自己。他们认为,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是无止境的,成绩和荣誉只能说明过去,只要有了满足现状的心理,就会落后。特别是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当全省各地掀起学习南华西街活动的时候,他们提出“全省学南华西,南华西学全省”的口号,并组织干部和基层骨干参观先进单位,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现在,“到先进区街走一走”,已成为南华西街的制度。第三,强化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街道党委认为,要实现“自我超越”,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有远大的胸怀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为此,街道党委制定了《南华西街各级党政领导保持廉洁的八项要求》、《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纪检工作的决定》等条例,从而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在党委的带动下,全街道各级干部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开拓、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好作风。各级干部都能做到廉洁自律,勤政爱民,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实现主体的内在超越,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问题上,南华西街的干部和群众经历了从浅层到深层的实践、认识过程。南华西街在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初期,认为搞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发动居民扫扫地、养花种草。结果,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街道还是扫过就脏、花草金鱼等公共财物经常丢失。街道领导分析其原因后认识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素质不高,投入再大也不可能根本改变面貌。因此,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抓住人的素质这一根本,实现主体的飞跃。街党委把培育“四有”新人、“五爱”公民作为根本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兴文明新风,注重在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法纪观念、科学知识、审美观念、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各方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保证两个文明建设拥有强大的动力。
超前意识和科学预见
南华西街从1984年被评为广州市文明街道起,12年来红旗一直不褪色,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街道领导有自觉的超前意识和预见性。正确的预见离不开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街道领导十分注重在实践中把握规律,在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抓住本质。他们运用辩证法分析各种矛盾,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矛盾的变化过程,预见事物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华西街党委便提出了街道建设的路应该怎样走的问题。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了,街道要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街道工作的职能究竟是什么?过去,人们总认为街道是“生产的后方”、“阶级斗争的前哨”,街道工作主要是治安管理、生活服务,解决困难户、孤寡老人、灯不明、路不平等问题。如果因循这样一条街道工作的老路子,街道就无法走向市场经济,无法发展,不仅经济上贫困,而且精神文明建设也缺乏基础。街道党委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重新认识新时期街道工作的职能,明确认识到,现代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是现代大生产的基地;街道是城市的细胞,应该发挥各方面的功能,但应把经济建设作为街道一切工作的中心,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由于明确了新时期街道工作的职能,南华西街在全国街道中较早地走向市场,取得了先走一步的优势。他们不搞“等、靠、要”,坚持依靠街道自身的力量起步,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开拓市场,逐渐增强经济实力,为街道的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初,街道干部搞宣传,连买笔墨纸张都困难;今天,平均每年拿出200万元投入精神文明建设,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在发展街道经济中,南华西街实施科技领先的战略,聘请了100多位专家学者做顾问,积极主动与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并多方收集经济、技术、科学、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社会调查,搞好市场预测,瞻望发展前景。当经济具有了一定实力时,南华西街认识到规模经济的优势,及时成立了街道企业集团。1989年,南华西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争取到直接进出口权,并建立了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在全国街道中率先按国际惯例办事。当其他街道绞尽脑汁在辖区内挖潜力、找地盘、扩大再生产时,南华西街已有了科学的工作布局设想,决定“走出街道”,从街道经济的长远发展着想,全力保护街道内的环境,为街道争取广阔的发展空间,制定了向郊区发展的方针,在郊区建起了大型工业区。
(执笔:周钢勤李明华陈治桃)


查看完整版本: [-- “全国第一街”的发展与超越——关于广州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