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小品虽小大有可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10月 -> 小品虽小大有可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育生 1996-10-31 00:00

小品虽小大有可为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百家艺话

小品虽小大有可为
王育生
戏剧小品作为独立的戏剧演出样式活跃在舞台荧幕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至今它仍备受观众青睐,演出十分火爆。对小品的现状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小品演出质量下降,严重滑坡,提出“小品还能火多久”的疑问。由于小品发展迅猛,在有些场合的演出中出现了质量不高、演出粗糙乃至哗众取宠、格调低下等问题,引起了部分观众的不满,这是事实。但据此就得出小品在走下坡路、前途堪虞的结论,则与事实大有出入。今年我参加了三次全国性的小品赛事,耳目所及,感到小品发展生机勃勃、方兴未艾。
首先,小品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最为广阔的文化市场。一支难以数计的群众业余小品创作演出队伍,正活跃于全国各地。不仅如此,为适应观众的迫切需求,中央和各省市专业艺术团体里,也出现了一批专业演出小品的剧团。“无小品不成晚会”,现在,任何大型晚会或组台演出里如果没有戏剧小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其二,每年都涌现出一批有较深刻的思想意蕴和较高审美价值的小品优秀剧目。如《超生游击队》、《照相》、《芙蓉树下》、《雨巷》、《纠察》、《张三其人》、《太阳鸟》、《同在蓝天下》、《全都忙》等等。它们脍炙人口,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其三,戏剧小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今,小品已不再局限于话剧小品的单一品种,而新产生了遍及各个剧种的戏曲小品、哑剧小品、相声小品,乃至舞蹈小品、杂技小品等等。
其四,赛事频仍,各方重视。仅今年就有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小品赛,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小天鹅杯电视小品大奖赛,中国剧协主办的百优小品征文赛等。此外各省市、系统、部门、行业所举行的小品赛事活动,数量就更多了。
其五,培养、造就出了一批从事小品创作、演出的艺术人才。他们在观众中享有较高声望。
事实说明,十多年来小品艺术发展的势头确实很好,前景光明。
当然这并不是说目前小品不存在问题。小品演出虽然很火,但小品精品的数量,还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部分人对小品的理解存在偏差,误以为小品就是单纯逗乐、滑稽,助长了小品创作上的浅薄、油滑、庸俗,演出上耍死噱头的不良倾向。为了小品今后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注意,并亟待解决的。
产生小品精品,首先要从小品创作入手。小品虽仅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断面,它所反映的只是生活的一枝一叶、一肢一节、一筋一脉,但好的小品又必然是有着较为深刻的生活意蕴、积极的思想立意,并且富有艺术意味和强烈感染力的。小品的一枝一叶里应闪烁着时代的光芒,一肢一节里应熔铸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一筋一脉里应流淌着生活的血液。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唯一的创作源泉。小品创作上的后继乏力,多源于创作者生活的闭塞和枯竭。在参加小品赛事活动时我深切感到,很多群众业余创作的小品,艺术上可能并不特别出色,但它们有从生活中来的炽热感和原汁原味,往往有好的构想和切入点,而某些名家大腕们冥思苦想憋在屋里编造的东西,却相形见绌,显得苍白贫弱。要创作小品精品,潜入生活、观察生活,发现题材、获取灵感,是第一要义。
此外,小品虽小、创作难度却很大。恰恰由于它只有十多分钟的演出长度,因此在艺术上必须要求做到十分精致。要不断扩大反映生活的题材面。在同类题材中也要千方百计寻求到一个好的视角和切入点,切忌一般化、雷同化、陷入套路、落他人之窠臼。越是短小的作品,越需要下功夫进行艺术上的提炼,结构要巧思独运,语言要多方锤炼,让小品体现出一点意趣、情趣、机趣、理趣来,看戏时让观众兴味盎然,看过之后有所回味。因为小品小而把它视为雕虫小技,创作时掉以轻心,必然辜负观众对小品的厚望,是断然创作不出精品来的。
生活不负人,功夫不负人。小品虽小,大有可为。


查看完整版本: [-- 小品虽小大有可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