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架起互利合作的金桥——第二届中德经济研讨暨洽谈会综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11月 -> 架起互利合作的金桥——第二届中德经济研讨暨洽谈会综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龚雯 1996-11-30 00:00

架起互利合作的金桥——第二届中德经济研讨暨洽谈会综述

第2版(要闻)
专栏:

  架起互利合作的金桥
——第二届中德经济研讨暨洽谈会综述
本报记者龚雯
11月19日晚,由德国贝塔斯曼公司、中国贸促会和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德经济合作与投资研讨暨洽谈会顺利落幕。初冬的北京寒意渐浓,但充溢会场的热烈气氛留给每位与会者的印象却是温暖而深刻。
在两天的议程中,中德两国代表畅所欲言,就新形势下两国及世界经济中的重大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坦诚友好的交流和探讨。总的来看,本届研讨会是一次高层次、务实、讲效率的会议。两国政府高级官员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宏观经济规划。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和在华访问的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分别接见了与会主要代表。十多个中央机构有关负责人分专题介绍了中国三资企业法律法规、基建项目融资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产业建设状况等,一些德方人士高兴地说:研讨会为德国经济界尤其是中小企业了解中国市场敞开了一个窗口。与此同时,德方也明确表达了对华投资合作意向。
代表们地区分布较广,德方有50多家企业,中方有来自沿海和内地18个省市的1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7家市级政府官员、9家开发区负责人。双方着重围绕加强经济合作这一主旨交换信息,展开讨论。两国企业界人士还直接见面,进行了对口洽谈。会议日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不空泛,从而在较短时间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从多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双方代表及媒体都对这届研讨会予以佳评。
置身会场,记者分明感受到双方人士对于探求合作途径、扩大合作范围的强烈渴望。事实上,中德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双方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是德国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产业以及汽车、机械、石化等支柱产业领域都有卓有成效的合作,德国大众、西门子等大公司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截至今年6月,德国在华直接投资项目达1411个,实际投入资金14.07亿美元,势头强劲。去年两国贸易总额达137.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5.2%,占我对全欧贸易额27%,占对欧盟15国的34%。
研讨会上,双方代表进一步达成了共识,即中德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德国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富足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两国经济完全可以互通有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谋求发展。应当看到,目前德国在华投资总体规模还不是很大,在各国和地区对华投资中仅居第八位,与其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尚不相符,因此,双方合作潜力巨大,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开发诸方面。此外,合作领域亦将日渐宽广,除贸易和投资外,双方在信息、咨询、管理、高新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也有着较好的合作条件。
更为诱人的是,现在中德两国正面临着扩大合作的良好机遇。从国内看,今年是中国实施“九五”计划开局之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年初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9%以上的增速,利用外资又上新台阶,外商直接投资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也在继续扩大开放领域,宏观形势非常有利。明年,中共十五大即将召开;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后,“一国两制”将成为现实,这些都将在世界上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从国际范围看,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潮流,“欧亚大陆”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去年始,中德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正值历史最好时期,这无疑为中德经济合作创造了难得契机,开辟了光明前景。
中方主持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在大会总结发言中说,21世纪将是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新世纪,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对此都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双方应该高瞻远瞩,顺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并肩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在互利合作中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届研讨会成功地在中德之间架设了又一座希望之桥,随着两国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这座金桥将会给双方带来更丰硕的成果、更美好的未来。


查看完整版本: [-- 架起互利合作的金桥——第二届中德经济研讨暨洽谈会综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