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基层银行收息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1月 -> 基层银行收息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夏志琼 1996-01-31 00:00

基层银行收息难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基层银行收息难
银行贷款的投放,是以贷款企业(或个人)到期还本付息为必要条件的。到期还本、按时付息两者缺一不可。近年来,在企业逃债、悬空银行债务之后,银行又出现了收息困难,一些银行的利息收入有40%至50%收不回来。
企业倒闭收息无门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停产倒闭了。这些企业,不少是多年前贷的款,而且多为信用放款,没有贷款抵押和担保。这些企业倒闭后,银行贷款连本都收不回来,更甭说收利息了。有家水泥厂,1978年在一家银行贷款600万元,在一家信用社贷款1200万元,投产初期,依靠信贷扶持,产销形势还好,能够按时还本付息。但从1993年开始,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机器设备急需改造、资金被客户大量占死等原因,该厂就没有还本付息能力了。该厂停产后,一些机器设备、库存商品不知去向,企业领导也没有了,拖欠银行200多万元、信用社700多万元利息也无人管了。面对这样的企业,银行、信用社无可奈何。
亏损企业无力付息
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或微利甚至亏损。这样的企业有了点钱还不够自己开支,哪里还能付银行利息!一家供销社贷款210万元,陈欠利息已达到48万元,银行多次催收,就是分文不付。某供销社实行退库经营,退库时供销社收取了10万元退库金,当时也未给银行。他们划小划细核算单位,把柜台、点店都承包租赁出去,每年虽能收取11万元费用,但还不够发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供销社主任、会计等行政人员的工资就只能靠10万元退库金发放,根本无能力付息。很多类似的商业企业为了逃避银行收息,都把钱攥在手里,或到其他银行开户,或转为个人储蓄,银行贷款利息分文拿不回。
赢利企业不愿付息
有些赢利企业也不讲信用,总是向那些没有能力付息的企业看齐,说什么人家贷了那么多款、欠了那么多息都不付,我们为什么要付?有家经营较好的基层供销社,曾向银行贷款120万元,1993年以前一直很守信用,主动按时付息。去年,供销社主任了解到,在全市30多个供销社中,只有他们一家还在付银行利息,从此他们也不付了。银行领导和信贷员多次到这家供销社做工作,主任说:论个人关系,讲银行对供销社的支持,我们应该付,也有能力付,可现在全市供销社都不付息了,就我脑袋大呀?!
以贷收息越贷越多
银行发放贷款时,掌握主动权,贷款一旦放出,主动就变成被动。近两年来,一家银行由于资金不足,新增贷款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贷款需求。一些企业就以此为由,不付这家银行利息。任凭银行怎么催,企业就是不理,并在其他银行建立帐户。一个搞加工业的个体户,开始在一家银行贷款3万元,极守信用,按时还贷付息。不到两年,这位个体户的贷款达到120万元,每年的利息近14万元。于是,他的气粗了,银行反过来得求他付息。当初贷户三天两头跑银行,如今银行三天两头找贷户,清贷款,要利息。贷户高兴了付个万儿八千利息,不高兴就分文没有。有的到了年末利息也收不回来,银行只好为其增加贷款,给20万,才能收回10万利息。不这样做,银行的任务就完不成。如此以贷收息,使银行贷款更加收回无望。一家企业贷款180万元,银行为了收息,每年为其增加20多万元贷款。3年后,贷款数额增加到268万元,利息也越欠越多。一家罐头厂贷款540万元,因几年来没有付息能力,其中有170万元已停息挂帐,其余每年银行靠以贷收息收回二三十万元。现在,这个厂已形成陈欠利息171万元,银行再也不敢搞以贷收息了。
收息难,难于上青天。这样比喻可能一点也不过分。人们常见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手持“大哥大”,坐着高级轿车,出入于歌厅酒楼,却不知他们有的是贷款大户,欠息大户,赖帐大户。我们的银行亟待实实在在地想点办法,尽快摆脱目前这种窘境。辽宁凤城市农业银行夏志琼


查看完整版本: [-- 基层银行收息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