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加强学校和厂矿的联系,保证培养合乎标准的干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04月 -> 加强学校和厂矿的联系,保证培养合乎标准的干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洪明 1954-04-28 00:00

加强学校和厂矿的联系,保证培养合乎标准的干部

第3版()
专栏:

加强学校和厂矿的联系,保证培养合乎标准的干部
洪明
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与厂矿的联系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注意。应该说,这方面的情况目前一般是不够好的,双方都感到不自然,不密切,而且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多困难。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方面说,对密切学校和厂矿的联系,以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已有很深刻的认识的。因此,注意搜集厂矿的实际资料及技术上的最新成就来丰富教学内容,很好地组织和领导生产实习工作,争取厂矿的大力协助等,有些学校就做得不够。有的学校只忙着安排教室、寝室以及饭厅、礼堂,但实验室、实习工厂却没有着落。有的学校不大懂得生产实习这一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怎样才能做好,而且也不去仔细研究这些问题,往往临到快要实习了,才随便派一位指导教师把学生带到现场,至于实习任务、做法都没有向他们交代清楚。结果指导教师到厂矿后,只顾自己找资料,看机器,却不管学生了,认为那是厂矿的事。这些情形,对学生的思想不能不发生影响。
从厂矿方面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的本身原来就包含着这样一种意义,即学校的理论教学必须为生产服务,必须密切联系厂矿实际,因而也就要求厂矿协助学校共同贯彻这个方针。像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生产实习,无一不需要厂矿方面的协助。过去我们对这一点强调不够,宣传不够。我们只讲学校要如何注意直观教学,如何搞好实验、实习等等,而对于厂矿在贯彻新的教育方针、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任务中应起什么作用,应做什么工作,很少提到。这就使某些厂矿干部产生了这样一种看法:干部既在学校里培养,那就是学校的事,厂矿只管生产,而且任务很重,要厂矿协助学校,那自然是有些“额外负担”了。因此不大关心和学校的联系,有事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敷衍应付。譬如有的学校提出某种干部在生产岗位上究竟做些什么工作,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具备那些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问题,要求有关厂矿企业来解答;但后者往往不是深入工地、车间,吸收有关人员,根据现实生产技术情况,认真地加以研究,告诉学校。有的甚至推来推去,很长时间没有答案。即使勉强弄出一个答案,其参考价值也是很成问题的。还有有的学校为了一件资料或一项实习,往往和厂矿再三磋商,还是没有结果,最后不得不由双方负责同志亲自洽谈,问题才得到解决。
应该承认,厂矿确实存在着一些具体困难。譬如学校索取资料图表,由于保密制度、保密标准很难掌握,就不大容易处理。又如生产实习的人数、次数过多,是会增加麻烦、影响生产的。食宿的安排,工具、材料、保护品的筹办,也是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的。而且人身安全得格外注意,机器保护也得格外小心,这些都是需要好好考虑的。尤其是厂矿任务很紧,干部很少,没有专门机构和干部来配合学校共同工作,困难也确实很多。因此不大愿意接受学校师生来厂矿实习,或者存在着能少来就少来,最好是不来的心理。
在这种情形下面,学校和厂矿都有些强调自己本身的任务,注意自己本身的困难,希望对方多协助,多照顾;而体谅对方的实际情况,尽量解决对方的问题,满足对方的要求,就注意得不够。这样双方就不容易凑拢,即使把关系建立起来,也难以持久。譬如生产实习,学校认为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重要环节,那么,厂矿就应该积极协助,保证做好——多容纳实习学生,多让他们动手操作,多派技术人员讲解指导;即使因此而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也是可以允许的。选择实习场所也多半面向大厂矿或先进厂矿,一提到水力发电,谁都想到丰满;一说搜集资料,什么都想看,都想要。不太考虑厂矿的力量和实际困难。厂矿方面则希望通过生产实习来解决自己的某些技术问题,希望学校提出革新建议,希望学校多做些专门报告。至于学校是不是能够办到,就考虑得不够。这都是不对的。
最后,学校和厂矿的联系,毕竟是一件新的工作,经验、办法还不多。有的厂矿根本不了解学校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当然更不知道怎样来协助。像组织生产实习的一套办法——拟定实习提纲、实习计划,作好事前准备工作以及现场组织领导、写实习日记、作实习报告等等,不仅许多厂矿没有经验,就连学校也不是那么熟悉的。
以上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否则,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事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的初步意见是:
一、学校必须明确认识:大力争取厂矿的协助和支持,主动和厂矿联系,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此要很好地了解和研究有那些困难在阻碍着双方联系的加强,以便和厂矿共同设法克服,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双方的联系密切起来。应该注意,不要只是向厂矿提出要求,要尽可能地给予厂矿一些帮助。比方了解厂矿生产技术上的问题,加以研究;使生产实习尽量有利于生产(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证。有的在不降低实习质量的情况下,协助厂矿提前完成了任务,有的发现了生产上的问题而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有的解决了某些技术问题);帮助厂矿技术人员提高理论水平,总结先进经验等等。这样才能达到互助两利,使彼此的关系密切起来。
厂矿干部必须明确认识:学校是培养干部的地方,厂矿是使用干部的地方,学校培养的干部是不是合乎标准,将会直接影响厂矿的生产任务。厂矿的生产实践是无限丰富的教材,如果厂矿不提供资料,不重视生产实习,学校教学就缺乏生动的内容,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能合乎规格。因此,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了厂矿本身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证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厂矿应该给学校以具体帮助,给学校在自己厂矿进行工作的各种便利,尤其是生产实习,应该和学校共同保证作好。
二、仅仅在思想上有了明确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有关的问题上定出一定的制度,必须对某些具体困难予以适当解决,这才能为学校和厂矿的密切联系打下有利的基础。拿生产实习来说,学校和厂矿经常在这件事情上打交道,那就需要在生产实习规程这类文件上明确指出,这是双方共同的任务,并规定双方的责任,各自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这样,有关领导部门在布置某一厂矿的年度任务时,就可以把接受生产实习这一工作考虑在内。另外,厂矿要根据情况,酌量设置指导生产实习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干部,编造一定的经费预算。苏联的作法是:厂矿如果接受的实习师生超过了五十人,就设一个专职干部;兼职人员也另给适当的酬劳金,以资鼓励。这样有人、有钱,又有章则制度可循,再加上领导方面的重视,那就好办了。
三、必须建立供给资料制度。目前在这方面最大的问题,一是保密,一是厂矿无人负责搜集和主动向学校提供资料。关于前者,我认为只要健全保密制度,堵塞了泄密漏洞,则凡是教学上必需的资料,都应供给。譬如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学校派师生到厂矿去做某一特定实习项目,或搜集某一教材及专题的资料,只要与其有关的,都可以让看,让记,让描。但如带走,则不论是原稿或自己的抄稿,均须大体划分不同的机密程度,经过一定机构批准,或经过保密系统交到学校保密室。当然,学校也必须建立和健全保密机构、保密制度,以保证不致失密、泄密。关于后者,学校要勤于提出所需资料的内容,常和厂矿联系,再加上厂矿的专门机构或专职、兼职干部的注意,那大体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四、大力介绍厂矿和学校密切联系、互助两利的具体经验及做法。譬如生产实习,既然这是一件新的工作,大家都不熟悉,那就应该详细介绍学校和厂矿领导生产实习的工作经验及先进方法,以便使大家有所取法,少走弯路。
五、学校和厂矿彼此都应尽量估计到对方的工作任务,要互相协助,有困难共同解决。双方都不要提出过高要求。每一次生产实习结束后,双方都可以研究一下,那一种做法对双方都有利,以推广好的,批评坏的,这会有助于学校和厂矿的密切联系。
六、建立联系制度。当然,要在全国各学校和全国各厂矿普遍建立联系,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可根据学校所设专业性质和有关厂矿分别建立。也就是说,一个学校可以和一两个相应的厂矿互相密切联系,对于学校来说,厂矿好像起着实习工厂的作用,对于厂矿来说,学校好像起着自己的技术研究所的作用。双方都把应做的工作列入计划,提出保证。这样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都可以和厂矿的实际结合起来;厂矿可以使实际操作的经验得到理论性的总结,可以提高技术水平。目前有的学校和厂矿已签订合作合同,这是值得推广的。自然,这项工作也需要有领导地来进行,否则,把这种联系集中于少数先进厂矿或大厂矿,使其承担任务过重,实际上会流于形式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加强学校和厂矿的联系,保证培养合乎标准的干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