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岳阳楼漫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6年02月 -> 岳阳楼漫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艾丰 1996-02-29 00:00

岳阳楼漫记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旅游杂侃

  岳阳楼漫记
艾丰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到湖南岳阳,不能不游岳阳楼。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我国江南三大著名阁楼。
岳阳楼的历史大体如下:最早为东吴名将鲁肃的阅兵台,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到了唐朝,因诗人李白、杜甫等登楼赋诗,始称岳阳楼。到了宋代,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的知州,开始重修岳阳楼。两年后竣工时,他请好友邓州知州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全文327个字,字字珠玑,脍炙人口。特别是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和思想,流传千古。岳阳楼也从此更加有名。元代楼阁被毁又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新中国建立以后,1983—1984年,又大修了一次。
岳阳楼的雄伟,登临岳阳楼看到的景色,实际上已经不用描写,也无法描写。说不用描写,是因为历代文人,有许多这方面的佳句。李白的手书:“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元稹的诗句:“影倒深潭赤玉幢”。吕洞宾的诗句:“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一直到当代历史学家刘大年的对联:“鲁肃兵轻,范公文远,万般气象观今日;滕王歌歇,黄鹤踪杳,十面湖山上此楼。”这些文字都已把岳阳楼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说无法描写,是因为岳阳楼造就的景象实在是太雄伟壮观了,也太丰富多彩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
提起岳阳楼,不管是到这里来过的,还是没有来过的,印象最深的还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初,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时候,曾经说过,“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能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岳阳楼的历史和影响,完全说明了他的看法的正确。不过,在他的两句话后面,还似乎应该加上这样一句话:“文字非拨动人们心弦者不能传”。知道《岳阳楼记》的人,比到过岳阳楼的人多得多;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又比读过《岳阳楼记》全文乃至记住全文的人多得多。它的名声和辐射力集中在这一句话上。至今,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党的领导干部,还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从岳阳楼的情况看,能否这样说,建筑是实体,而“楼记”之类的文字是灵魂。实体和灵魂结合,虚以实为依托,实靠虚以升华。于是,土木堆积起来的东西有了灵气,有了文化内涵,有了思想的辐射力和历史的贯穿力。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许多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但像岳阳楼这样有思想内涵的建筑是太少了。能不能选择其中有内涵或可以赋予内涵的建筑,请名家撰写什么“记”之类的篇章,让虚实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常说,物质文明建设要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类的做法,是不是把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的一种好形式呢?


查看完整版本: [-- 岳阳楼漫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