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给技术创新多添“薪”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0月 -> 给技术创新多添“薪”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高巍 1997-10-28 00:00

给技术创新多添“薪”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由于忽视技术创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没有换来高收益。出路在于——
  给技术创新多添“薪”
高巍
我国摩托车业每年都花巨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且不少厂家引进的是一流的技术,可生产出的却是二流、三流的产品,原因何在?
1995年我国摩托车行业技术引进资金达42225万元,而消化吸收资金仅90.7万元。由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自我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只有少数整车够得上二流水平,近十几年来发展颇快的我国摩托车工业仍处在引进、仿制阶段。
高技术产业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重引进,轻消化、创新,导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高投入未能带来高收益。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与全部工业的相关指标相比略高,但优势不大,而资金产值率指标还低于全部工业平均值。
      技术创新“嗷嗷待哺”
创新是高技术产业的灵魂,高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远远快于普通产品,如不能进行技术的持续创新,很快便会落后。特别是我国许多高技术产业是靠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创新就更显重要。而实际情况往往是由于投入不够,企业支付巨额技术引进费后,再无力进行技术创新。还有一个问题是投入的结构很不合理。1995年我国技术引进费用为130亿美元,而研究开发费用仅11亿美元;1993年美国技术引进费用为48亿美元,而研究开发费用竟高达1200亿美元;韩国1993年技术引进费用为9亿美元,而研究开发费用达53亿美元。以数控机床为例,我国的数控机床主要是通过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可惜的是,引进技术后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的投资强度很不够,“七五”、“八五”期间,国家这方面投入共1亿元,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日本FANUC公司一年的研究开发费就达1亿美元。而我国有限的经费,又分散到上百个单位,更显不足。由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没有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产品竞争力大为减弱,逐步失去市场。
      多渠道融投资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科技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高昌林说,发展高技术产业,仅靠技术引进是没有前途的,必须从根本上立足于自己开发,走技术创新之路,这一点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但由于企业缺乏资金,筹资渠道又窄,对于技术创新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多渠道融投资,以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方面,企业除按有关规定,保证从销售额中提取相应经费用于技术开发和创新外,还可以在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内,采取发行债券、股票等形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技术创新。
另外,政府部门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财税金融手段调动社会各界向高技术产业投资的积极性。首先要通过政策和法规引导,如对高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减免税收等,激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逐步使企业成为高技术投资的主体。其次,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提高技术创新的投资比例,加大科技贷款规模,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再次,要研究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和支持金融部门和投资公司向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投资。


查看完整版本: [-- 给技术创新多添“薪”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