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寻访葛名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0月 -> 寻访葛名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余士铭刘衡 1997-10-28 00:00

寻访葛名中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寻访葛名中
余士铭刘衡
1940年前后,我们在西北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知道葛名中这个名字了。因为他是《科学的哲学》的作者。
1937年,抗战爆发,平津危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搬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潼关吃紧,又转迁陕南固城,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我们是法商学院经济系、文理学院物理系的学生,都是共产党员,分别参加党领导的“展望”和“自励”读书会。
我们在读书会里,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当时出版的哲学著作多为社会科学范围,对自然科学很少涉及。因此,当我们看见生活书店出版的《科学的哲学》的时候,认为它是中国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第一本书,填补了出版界的空白,就把作者葛名中的名字记住了。特别是刘衡,在葛名中的启发下,根据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思想,写了一篇科普小说《数学是什么》,宣传唯物主义。后来,这篇小说1989年刊在广西出版的《科学大观》杂志上。
武汉沦陷后,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反共,校方解聘了许多进步教授。1940年我们通过经济系学生桂奕仙得知:葛名中是葛春霖的笔名,就在此地的工学院当副教授。1941年皖南事变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我们三人步行三十多里,到古路坝去找他。葛老师通过桂奕仙的介绍,看见我们,又惊又喜。他见我们竟然大老远跑来看他,十分感动。他说,学校里只知道他是葛春霖,没有人知道他就是葛名中,因此没有受到迫害。
我们不能向他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只能以进步青年的口气向他传达党的最新指示:“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等等。
余士铭当时是陕南学委负责人。他知道:西北联大自从分成独立的学院后,只有西大支部、师院支部。其他如城固的乐育中学、文治中学、简易师范、洋县七中等等,只有零星的党员,工学院也是没有党组织。这些,他没法透露。只好简要地谈谈学校的情况:自从进步教授被解聘后,学校当局对进步学生更是严加控制。我们只好减少一些大型活动,各群众社团所有图书中凡是当局认为有违碍的,我们就另外收藏。还谈到学校中国民党、三青团中CC系和复兴社分子的争斗一天天激烈等等。葛教授对我们又安慰,又勉励。他要我们在学校除了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和抗战形势,系统地钻研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充实自己外,还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对人要诚恳、谦虚,作风要正派,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同学,使大家感到我们是值得信赖的。我们要提高警惕,适应环境,沉着应付。万一不幸我们被反动当局迫害,也是对大家一次生动的深刻教育。让师生看见:这样好的同学竟然为反动当局所不容,从而引起他们深思,有所觉悟。
刘衡是物理系的学生,谈到《科学的哲学》对她的教育很大。书中说,新哲学的创立和发展,是依据自然科学的进步,反过来又引导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哲学有很大的作用,哲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的进步更有决定的影响。自然科学和哲学已经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许多先进的自然科学已经成为哲学的科学,唯物辩证法已经成为科学的哲学。现代自然科学家如果不注意哲学的武器,那就只能成为黑暗阶梯上的摸索者、爬行者,不容易有正确的认识,更不容易有伟大的创造等等。这更加强了她学自然科学和马列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刘衡还谈到她想用文艺手法表现自然科学中的问题,改变自然科学的枯燥面貌。葛老师更有同感,因为他的《科学的哲学》正是这样做的,书中有许多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看就懂的例子。他说,只有用生动的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自然科学、深奥的哲学,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葛老师还向我们谈到他写这本书的经过。那是在1937年上半年,葛老师从北平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7年以后,在陕西武功农学院教化学。抗日战争爆发,全国人民情绪高涨,纷纷投身于抗战的洪流。当时,阎锡山在山西临汾办了一个民族革命大学,由杨献珍主持。清华大学两位同学殷大钧、张力森去了,他们知道葛老师在研究自然辩证法,就写信邀请葛老师去讲课。于是葛老师请假去了。
葛老师讲完了课,觉得可以把这些材料写成书,就向民族革命大学的负责人之一——薛迅请假,回武功农学院写书。当时农学院里特务很多,写书只能秘密进行,闭门写作。听见有人来了,赶忙把写作材料收拾干净,等人走了,关起门来再写。有几个进步的学生知道这件事,就自动来帮助抄写。反复地修改,反复地抄写,大约半年以后,在1938年10月,终于完成了《科学的哲学》书稿。11月份,段超人秘密带着手稿送到重庆,交给生活书店的潘梓年同志。由潘梓年、邹韬奋、胡绳三人定稿。1939年3月,出了第一版,很快销售一空。国民党政府发觉以后,马上明令查禁,后来只好转到香港出版。为了安全起见,葛春霖就用了葛名中这个笔名,但仍然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因是共产党嫌疑分子,被迫离开了武功农学院,1940年来到城固西北工学院。
解放后,余士铭去了贵州,刘衡在北京人民日报社工作。听魏杏云说,葛老师在轻工业部。刘衡几次到他家中拜访,见到他和段超人老师。这才知道:葛老师在1930年革命低潮时就参加共产党了。段老师是1927年入党的党员,是葛老师的入党介绍人。他们俩都长期当过老师,桃李满天下。葛老师是江苏溧阳人,1907年生。1932年到1933年期间,他参加组建中共南京和溧阳特别支部、河南商丘农林学校党支部。1940年开始在西北工学院当副教授、教授。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南京国立药专教授。1947年任青岛中纺化工厂工程师。1948年到美国留学,1949年8月青岛解放后回国,任青岛化工厂厂长。他先后动员组织100多位旅美学者回国,为新中国输送了大批科技人才。1951年调到轻工业部,一直担任科研领导工作,如轻工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他先后参与和组建了20多个科研院所,主持并参与了制盐、制酒、造纸、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多种科研项目,有的项目获国家级科技一等奖,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哲学领域,除了《科学的哲学》之外,他还著有《唯物辩证法》、《在望的乐园》等多种著作和论文,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称号。葛老师一贯耿直无私,廉洁奉公,他多次出国访问,把得到的礼品和生活节余全部交公,连补发“文革”中被扣的工资也作为党费全部上交。
1994年10月30日,葛老师在北京医院病逝,永远离开我们了,终年87岁。我们永远怀念他。大家永远记得葛春霖,我们却永远记得葛名中,永远记得他的《科学的哲学》,永远记得我们在陕西城固古路坝和他见面的一幕。


查看完整版本: [-- 寻访葛名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