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地中海边“中国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0月 -> 地中海边“中国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侯嘉王亚东朱梦魁 1997-10-29 00:00

地中海边“中国日”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地中海边“中国日”
新华社记者侯嘉王亚东本报驻埃及记者朱梦魁
一夜秋雨过后,地中海安详宁静,波光帆影,名城亚历山大市浸透着凉意。然而,在埃及第二大高等学府——亚历山大大学的文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化日”掀起了阵阵热浪,中国一时间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10月27日,在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馆的协助下,亚历山大大学文学院主办了首次“中国日”,以报告会、观看录像和免费赠书等活动向埃及年轻一代介绍中国,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日”开幕的当天上午,300名兴致勃勃的师生早早就守候在视听讲堂里。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于鹏程首先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人文史地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他说:“未来是属于青年的,中埃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要靠青年一代来保持和发扬。”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渐入尾声,但听众意犹未尽,不断在台下提出问题,麦克风一次次地在讲台上下传递。
研究阿拉伯文学的萨伊德想听听中国总领事对中国和埃及这两个世界文明古国文化传统的见解;攻读法律的胡萨姆则想弄清楚如何申请去中国的签证,以便明年暑假同朋友结伴一游故宫和长城;现代历史系一年级女生玛哈久久得不到提问的机会,一急之下干脆提起长裙跑上前台说:“恭喜香港回归,请问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
报告会后,埃及师生又参观了中国传统美术手工艺品陈列展,挑选了由总领馆免费赠送的阿文和英文版的中国图书、杂志,并观看了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民风民俗和妇女服饰等专题录像,反应十分热烈。经济系教授伊卜拉欣·艾哈迈德博士说,中国是远东最具影响力的大国,随着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必将在21世纪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他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值得发展中的埃及好好研究和学习。东方语言文学系学生瓦萨玛则异常激动地对记者说:“我爱中国,我想了解中国,所以我一定要学汉语。”
文学院院长穆哈迈德·阿卜杜·迈哈久卜博士向记者介绍说,背靠地中海的亚历山大大学始建于1938年,其人数、规模仅次于开罗大学,仅文学院就包括13个系和4个高级研究所,师生总数超过1·5万人。为了推动中埃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这所大学培养出一批能讲汉语的专门人才。目前,校方正积极筹划汉语系,准备聘请中国教师授课。届时,亚历山大大学将是继艾因夏姆斯大学之后埃及第二个开设汉语课程的大学。在过去的两年中,文学院还同上海外国语大学互设奖学金,以加强人员和学术交流。
夕阳西下,“中国文化日”在整洁的校园里落下帷幕,但它掀起的“中国热”却像那此刻地中海高涨的大潮激动着学生们的心。
(本报亚历山大10月28日电)
(附图片)
10月27日,位于地中海畔的埃及著名高等学府亚历山大大学文学院首次主办了“中国文化日”活动,通过讲座、录像、展览、赠送图书等形式,向师生们全面介绍中国,受到热烈欢迎。这是埃及学生们在争相索取介绍中国的图书资料。
新华社记者郑卫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地中海边“中国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