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湛江今日海文章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2月 -> 湛江今日海文章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学豪 1997-02-28 00:00

湛江今日海文章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湛江今日海文章
陈学豪
世代与大海唇齿相依的湛江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大海一往情深。一场以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蓝色革命”,正在蓬勃兴起。
湛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分别占全省、全国海岸线的1/3和1/10,浅海滩涂49.92公顷,占全省48%,绵长的海岸线上拥有101处主要港湾,连缀着众多大小港口,其中湛江港是中国八大港口之一,拥有世界上少有、全国最深的航道。可供常年进行捕捞生产的北部湾和粤西两个近海渔场15万平方公里。海洋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520多种,贝类547种、虾类28种,名优特海产品种类繁多。石油、天然气、矿砂、盐业、旅游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湛江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传统的捕捞业、制盐业、海洋运输业持续发展;科研力量较为雄厚,拥有全省唯一的一所水产学院,有一批专家学者参与海洋研究开发工作,在远洋捕捞、养虾等方面有一定技术优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湛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全市宜养殖的滩涂48.5万公顷,而目前开发利用的仅有24%,约有150公里的宜开发旅游的海岸沙滩几乎还处于原始状态,沿海岸线丰富的矿砂资源有待开发,此外,海洋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项目还处空白,1995年水产品产量才37万吨,产值19亿元,仅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13.2%,而海洋资源条件不如湛江的山东省威海市,同年水产品产量达153万吨,产值达92亿多元。面对如此之大的差距,湛江人的确自感尴尬了。
湛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这是湛江人思考的一个新命题。
那年7月,草长莺飞时节,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一行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历时近两个月的调查。望着蔚蓝色的大海,他陷入了沉思:一方面靠近大海这个取之不尽的宝库,一方面是沿海乡镇人均收入仍低于贫困线。陈同庆书记谈了自己的观点:“沿海地区为什么穷?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没有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湛江最大的优势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把海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培育湛江经济新的增长点,沿海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所在。”
湛江上下形成共识:走向海洋,开发海洋,不仅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发挥港江自身优势的客观要求。沿海的乡镇和农民,开始懂得了向大海索取财富。雷州市的覃斗镇,过去是个出名的穷镇,近年来大力发展养殖珍珠,面貌大为改观。去年全镇产珠3.8吨,产值3500多万元,加工珍珠产值9500万元。该镇的流沙村,家家户户养殖珍珠,去年人均珍珠单项纯收入4200元,不少农户住上了装修豪华的楼房,购买了小汽车、大哥大,过去有名的“乞讨村”成了富甲一方的“珍珠村”。徐闻县最穷的新寮岛,1995年人均收入不过495元,人们用老目光,守着大海要饭吃,等着政府拨款扶贫。现在转变了观念,全镇掀起了海洋开发热潮,养殖了5000亩的虾、泥蚶、杂贝,去年人均收入达1000元以上。新寮人正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而自古以来只在自家门口捕捞的湛江渔民,如今冲出远洋,成为新一代过海猛龙。目前全市派出远洋渔船177艘,拓展了贝劳、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等南太热带区3个国家7个生产基地,去年生产金枪鱼、大洋鱼5816.3吨,产值4511.3万美元。全市水产品总量在广东连续保持“六连冠”。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湛江人开始懂得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海洋经济。投资主体由政府为主向生产经营者为主转变,改变过去那种由政府出面贷款开发,承包给农民经营,到头来无人还贷的状况。现在是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雷州市东里镇去年以来开发提水高位养虾5010亩,所需资金全部由群众自筹,早中两造,亩产130公斤,产值3256万元,纯收入1753万元,两造就收回了成本,还纯赚250万元。
在抓好海洋渔业和浅海滩涂养殖的基础上,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近两年全市共投入5968万元,重点对12个渔港进行了改造,建成44个冷冻厂。海岛公路交通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也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


查看完整版本: [-- 湛江今日海文章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