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巧调结构写华章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0月 -> 巧调结构写华章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金远举 1997-10-31 00:00

巧调结构写华章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业大县如何变成农业强县

无为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贫困县。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卧薪尝胆,奋发努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棉花、油料和水产品4项总产均已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农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56位,乡镇企业由后进变为先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其原因在于——
  巧调结构写华章
——无为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纪实
□金远举
      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出经济效益
安徽无为县是一个132.9万人口,133.64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过去,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为主,结构单一,比例失调,制约了经济作物的发展。为了摆脱农业弱质的局面,从80年代中期起,无为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第一产业放在第一位的强农方针,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引导农民面向市场,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1995年与1985年相比,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由194万亩调整为123万亩,单产由258.5公斤提高到364.5公斤,粮食总产由5亿公斤调减为4.5亿公斤。棉花播种面积由12万亩调整为47万亩,亩均皮棉由55.5公斤提高到76公斤,皮棉总产由10万担增加到72万担。
无为县经过10年的努力,用调减7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扩种棉花、油菜和其它经济作物,以减少0.5亿公斤粮食的代价增产皮棉62万担、油菜籽4450万公斤、席草1.7万吨、荸荠2.6万吨。按现行价计算:62万担皮棉约5亿元,4450万公斤油料约1.5亿元,1.7万吨席草约4000万元,2.6万吨荸荠约4200万元。四项合计7.32亿元。减去少收的0.5亿公斤粮食约8000万元,实际增加产值6.52亿元。扣除30%的生产成本,净增效益约4.56亿元。按全县120万农业人口计算,仅种植业结构调整这一举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约400元。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保护神
水利不兴,农业不稳。无为县“山环西北,水聚东南”,旱涝灾害接近三年二遇。10年来,全县人民节衣缩食,勒紧裤带,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因水患不断而被称为“大水缸”的泥汊镇,10年来投入水利资金2300万元,劳动日150多万个,完成土石方1000多万方,把这个十年九涝的深圩区建成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全省三个旱涝保收丰产片之一的膏腴之地。全县以泥汊镇为样板,在基本建成防洪,除涝,灌溉体系的基础上,实施“遇涝能快排,遇旱能快灌,遇渍能快降”的水利第二次跨越。1983年以来,全县水利工程完成了1.5亿个土石方。无为现有固定排灌站260处,排灌装机总容量62332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21.7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05.33万亩,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0%和78%。
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原先只能单纯种水稻的深圩区,地下水位平均降低1.5米左右,普遍实行稻改棉。“万亩圩区换新装,棉田一片白茫茫。”一亩圩田一年栽插两季水稻纯收入不到1000元,稻改棉后,再加上棉后套种冬春蔬菜,纯收入提高到2000元左右。
      科教兴农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点金术
科教兴农是实现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被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誉为全省“农业状元”的白茆镇是重点棉产区和高效经济作物区。多年来,农技人员带领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走粮经结合,精细密集农业的发展道路,全镇6.5万亩耕地大小棚面积0.8万亩,地膜覆盖面积3.5万亩。1995年,亩产值6000元以上的约有0.7万亩,3000元—6000元的约有1.5万亩,2000元—3000元的约有4万亩。
无为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推广白茆镇科技兴农的经验,建立健全上挂科研单位,下联千家万户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采用科技集团承包、组建民间科普协会、培植科技示范户、现场会、报告团和印发科技资料等方式,把一些适用农业科技落实到田到户,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全部实现良种化,并成功地探索出十几种以粮食为主茬的粮经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和以棉花为主茬的十几种经济作物高效种植模式。这等于把土地“加宽拉长”,一亩地产生出几亩地的效益。全县粮经比例提高到1∶1.2,实现了一人一亩经济田。1995年,全县亩产值超过2000元的高效田达45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3。130万亩农田平均亩产值达1651元,是全省平均数的1.76倍,许多农民依靠科技务农致富,从黄土地里刨出了“金娃娃”。
无为县粮食、棉花、油料和水产品四项总产均已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其中油料、棉花总产均居全省第一位,并分别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七位,农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五十六位。
      农业产业化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眼下,农民最关心的两件事:一是生产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二是能不能卖个好价钱。为了架起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并对农副产品进行多环节、多层次的加工、增值,无为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采取“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重点舞好“五条龙”。即分别以纺织服装、油脂化工、席草编织、果蔬饮料和蔬菜批发、酱制、速冻为龙头,形成优质棉花、油菜籽、荸荠、席草和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1992年以前,50公斤席草只卖十几块钱,县草制公司建立后,席草价格扶摇直上。1994年每百公斤120元,1995年每百公斤240元。襄安、刘渡、泉塘、建国和开城一带种植席草5万亩,按1亩田产1吨席草计算,1995年与1992年相比,仅席草价格一项,农民增加收入近亿元。
农业产业化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副产品“卖难”和价廉的难题,它还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无为县还是全省乡镇企业后进县之一。1995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利税总额8.13亿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11.9倍和13倍,综合考核指标名列全省第二十四位。


查看完整版本: [-- 巧调结构写华章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