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平凡苍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0月 -> 平凡苍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玄珠 1997-10-31 00:00

平凡苍生

第12版(副刊)
专栏:开拓者的足迹

  平凡苍生
陈玄珠
从北京朝外十里堡北里过往的行人,总会看见路边有一补鞋摊子,夏避树荫里,冬遮塑料布挡风御寒。摊前常有男女老少来此光顾,气氛和谐。在街头驳杂的色彩中,它似一处亮景。
一个星期天,我正好有皮鞋要补,抱着看看其手艺的意思,去找这位师傅。他叫海国政,已三十五岁了。海师傅从街对面走过来。因腿残,走路时,双腿后倾,且明显比上身短,然而他却尽力挺胸、抬头,清瘦的脸上,神情不卑不亢。面对这位残疾人,我不禁生出些敬意来。
海师傅接过我的鞋,操起工具准备干活。我急忙盯着他说:“师傅,这皮鞋外面上线不好看,也不结实吧?”海师傅只是抬头看我一眼,语气平和地回答:“皮子贴在鞋里面就行了。”
海师傅细心缝补好鞋,我又看又摸,其针线细密,里外都结实,穿上脚还真看不出痕迹来。付钱时,我想凭他这双瘦削的手,竟做出这般精细的活来,可能收得多吧。结果,收费很少。
此后,我从这里经过,更注意这鞋摊了。一天下午,我路过时,看到一顾客来取鞋,歉意地对师傅说:“对不起,忘带钱了,下次路过时给。”师傅递上补好的鞋,随和地应答:“行,你走吧。”我看海师傅老实厚道,竟不怕被人欺骗,就好奇地跟他聊起来。
海师傅是安徽无为县农民,家里排行老三,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家贫无钱医治,拖延下来,就成了今天的模样。行动不便的海师傅,十岁时就立志自学补鞋手艺;十五岁即挑着担子下乡,磨练闯荡;十八岁走出家门,到外地摆摊修鞋谋生。来北京已有五年多。
刚出门那几年,海师傅因仅读过三年小学,文化太低,不会算账,没少受人欺负。因而,他下决心自学文化,买了本学生字典,见生字就查,遇难点就找人求教,坚持了十年。他今天不但能看报,写简单的字据、便条,还会算账记事了。现在他补鞋用的机器,是他从收破烂的摊上花十五元买回后,自己动手修好的。
我听了海师傅的谋生、自学的艰难经历,想想那些在街头、车站等处伸手乞讨的健康人,两下一对比,心里不由感想颇多:真是人与人不一样。我深感身有残疾的海师傅,并不比正常人矮小。
此后,我又去补了几次鞋,对海师傅的鞋摊也熟了些;我常见他在修鞋后跟、补底面时,无论裁皮、涂胶、粘贴和上钉,都一丝不苟,老少无欺。海师傅常说,来补鞋的,全是工薪阶层、打工者和贫困的居民,给顾客修好一双鞋,再穿两年,他们就能省下几个钱来干别的事。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虽然都好了,但也不容易。在物欲膨胀的今天,这些话从他口里平直、自然地说出来,这也许正是他自己在外谋生的体验吧,在将心比心的温馨里,透出苍生的几许善良与淳厚。
俗话说,善有善报。海师傅似乎应了这句话。他的妻子小潘给我讲了他俩相识的传奇故事。
那是六年前,海师傅在江苏省江浦县郊区摆摊。一天傍晚,他收拾鞋摊准备回家时,发现地上有一个钱包,便顺手拾起来,等候失主多时,无人来寻。翌日,他照常按时来此摆摊,看见一位老大娘急匆匆地沿路东瞅西瞧。海师傅主动问老大娘是否丢了东西。老大娘着急地说,钱包丢了,里面有六十多元及一些票据、证明,那是媳妇的。海师傅一听,便拿出钱包来,老大娘一看,里面分文不少,东西全在,千谢万谢地说:“你是个好人呵,可靠。”老大娘得知海师傅还是单身汉,就把自己的远房侄女小潘介绍给她,两人一见面,彼此都满意。
海师傅的住处,在郊外一个荒凉的院子里,仅六平方米的小屋,狭小无窗,可见其清贫与窘迫。它最大的好处是不漏雨。这样简陋的房子,月租金一百二十元,我着实为海师傅不平。可他反而说,出门在外,这就不错了。那口气那表情极为平淡,唯有双眼蕴含着真诚。看得出,海师傅对人生的品味已达到一种淡泊的境界。
到北京五年来,海师傅说他遇上许多好人;摊位周围的邻居、住户,人情味很浓,对他诸多关心、照顾;摆摊虽然累点,可花自己挣来的血汗钱,心里也坦然踏实。因海师傅的回头顾客多,他每月除房租外,省吃俭用尚有点节余。
海师傅笑眯眯地说,北京人厚道、热情。他曾接母亲来北京住了一段时间,还去天安门广场拍照、游览了哩!(作者单位:农民日报社)


查看完整版本: [-- 平凡苍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