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冬闲变冬忙农民立新风——陵县发展“冬季农业”的调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2月 -> 冬闲变冬忙农民立新风——陵县发展“冬季农业”的调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艾云航 1997-02-28 00:00

冬闲变冬忙农民立新风——陵县发展“冬季农业”的调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冬闲变冬忙农民立新风
——陵县发展“冬季农业”的调查
艾云航
1993年以来,山东省陵县依据市场的需求,利用冬春5个多月的闲置土地、劳力、水利、光热等资源,大力发展以越冬蔬菜为主的“冬季农业”。去年,全县30万亩“冬季农业”基地总产蔬菜7.6亿公斤,总收入6.03亿元,纯收入3.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92元。
发展“冬季农业”的措施
陵县在发展“冬季农业”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突出主导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全面分析市场形势,结合当地实际,陵县选择品种结构具有明显时间差的圆葱、甘蓝、大蒜和大小棚菜为主导品种,并根据各乡(镇)种植习惯,土壤、水利状况,交通条件,按照相对集中、突出特色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全县基本形成“南细北粗、一带四区”的种植格局,即在南部沿104国道6乡(镇)形成了30公里长的大小棚细菜种植带,在北部形成面积分别达4万亩的棉花甘蓝轮作种植区和棉花大蒜间作种植区,并且形成了8个万亩以上、17个5000亩以上的种植方,构成了初具规模、特色明显的种植板块。
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从全县筛选出25个最具有代表性、说服力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引导。如棉蒜间作之乡前孙镇,近三年大力发展棉蒜间作,面积由5000亩增到1.5万亩,三年迈出三大步:棉花由4000担恢复到2.7万担;财政收入由40万元增至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8元,翻了两番。
三、建立健全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购销服务三大服务体系。
四、实行优惠政策,加强组织领导。为鼓励、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冬季农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规定农户每种一亩棉花圆葱间作,县乡无偿提供优质葱头种子0.5公斤,地膜2公斤,平价化肥2.5公斤;还有的规定蔬菜大棚占地20年不动,每新上一个大棚,乡提供低息贷款1000元,无偿提供蔬菜良种,统一供应建棚物料等。
“冬季农业”效益显著
陵县发展“冬季农业”三年来,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显示出明显的社会效益。
一、打破了农业徘徊的局面,找到了一条农民奔小康的新路子。“冬季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五增”:一是粮棉增产。从1993年至1996年,全县粮食产量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棉花产量由不足10万担恢复到26万担。二是土地增效。“冬季农业”种植田,土地年亩效益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3000元。三是农民增收。全县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加395元,三年翻了一番多。四是投入增加。全县平均亩投入由原来的260元增加到500元。五是财源增长。“冬季农业”涵养了大量财源,全县财政收入三年增长了1倍。
二、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冬季农业”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群体。“冬季农业”也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条件。一批技术、信息等服务组织也应运而生,初步形成了产、供、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
三、加快了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步伐,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生产手段的改善,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有20万农民自发参加“冬季农业”培训班,成立各类协会、学会100多个。
四、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冬季农业”,冬闲变冬忙,勤人多了,懒人少了;忙生产、搞创收的多了,打麻将、晒太阳的少了。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农业生产的经验概括。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的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近年来,许多地方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发展农业生产,瞄准市场,调整种植结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发展冬季农业,使长期闲置的劳动力、时间、土地和市场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为农业发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本版特编发三篇关于发展冬季农业的报道,以飨读者。——编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冬闲变冬忙农民立新风——陵县发展“冬季农业”的调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