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再回草原看乡亲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1月 -> 再回草原看乡亲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傲腾王学孝 1997-11-29 00:00

再回草原看乡亲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再回草原看乡亲
当年插队落户鄂尔多斯草原的一批南京知青,始终难以忘怀那段艰苦岁月,他们思念自己生活过的蒙古包,饲养过的牛、马、羊,更思念呵护他们成长的阿爸和额吉——
本报记者傲腾王学孝
 忘不了草原的父老乡亲
现在已年近半百的当年知青还记忆犹新,在狂热年代的狂热行动——他们展看着中国地图,寻觅最艰苦的地方,发信联系插队下乡,鄂尔多斯给他们回了殷切的欢迎信,于是年仅十七八岁的他们,呼呼啦啦来到鄂尔多斯。时值深秋季节,高原已寒风刺骨,牧民像迎接远方归来的儿女,拿着皮袄和毛毯子到百里之遥的火车站接他们回家,把准备过节吃的炒米、奶食和羊肉端放在他们面前。很快,他们融为牧民家庭的一员。
此次南京知青回访团一行百多人,特意赶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来到草原。其中有知青的父辈,也有他们的后代。在一次宴会上,回访团中最年长者、72岁的严可欣拉着当年老旗长武力吉仓的手,眼含泪花说:“如果没有你们的照顾,就没有孩子的今天;如果没有你们的教育,就没有他今天的精神。他是我的儿子,也是你的儿子。”老人的儿子王兵是当年南京知青,有一年秋天他突患急症,生命垂危,旗里派车从百里外把他接到旗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今日,祖孙三代人千里迢迢从南京赶来鄂尔多斯,终于偿了多年的夙愿。
在鄂托克旗宾馆,当年知青顾卫东6点就起床,独自默默地在扎一只小花圈,这是敬献给她当年所在的苏木图大队老支书查哈代的。当年正在上初二的她,来到风沙弥漫的大漠荒原,是支书查哈代慈父般的关爱,屡屡把将在荒漠中熄灭的青春火焰继续点燃。两年后,招工、上学、提干,插队知青一批批离去。顾卫东每次都因“政审”不合格而被刷掉。那年秋天,伊盟师范学校招生,查哈代硬是没让自己的亲友子女应试,把名额给了顾卫东,她终于上学去了。
这一次顾卫东带着自己7岁半的女儿,给查书记上坟祭奠来了。她亲手做的小花圈挽带上写着:“查书记,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鄂尔多斯,我们总要报答您的”
当年落户鄂尔多斯草原的南京知青,如今分散在全国各地,他们常常豪迈地说起:有鄂尔多斯蒙古包生活垫底,什么样的生活不能应付?!他们中不乏事业的成功者。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副总裁张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原本可以考研究生或到北京工作,更有香港人出高薪聘请她,她都未应。她又回到了送她上大学深造的伊盟羊绒衫厂,在这里一干十几年,她在鄂尔多斯羊绒搭起的大舞台上,成就了事业。
南京知青们踏上鄂尔多斯后,和地方领导、乡亲们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使江南和塞北联手再创辉煌。其实,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南京有一个“蒙古酒家”,是当年知青集资办的,它可称得上是伊克昭盟公署没有花一分钱设在南京的办事处。他们负责伊克昭盟各地到南京办事者的送往迎来、食宿、联系工作等事宜,往伊克昭盟公署发回江南的各种经济信息和经济发展走势,为伊克昭盟招商引资等。这一次他们来到自己的第二故乡,又发起捐资助教活动,把3万元人民币捐献给伊克昭盟希望工程,还组成若干手拉手助学对子。
回访团的知青们大包小包带的东西不少,这都是他们向草原阿爸、额吉孝敬的礼品。回访团团长王兵是南京一家复合材料厂厂长,他托运了两大捆透明复合材料,他这次要在牧区建两个透明玻璃钢暖棚做示范,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提高羊羔的存活率。
由于他们的牵线搭桥,受到他们的热情感染,南京市党政代表团和由一批大企业组成的南京经贸团也来到伊克昭盟,准备以南京名牌产品的无形资产嫁接鄂尔多斯的企业,让这些企业的管理和产品上新水平。更有意义的是,他们酝酿让牧区有文化的回乡青年到江苏乡镇企业中去“倒插队”,让他们在那里学技术、学管理、开阔眼界,成为振兴鄂尔多斯经济的生力军。
“忘不了的鄂尔多斯,我们总要报答您的”,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也是他们难忘鄂尔多斯的情结所在。
      知青后代,体味“鄂尔多斯精神”
南京知青回访团大约有1/3成员是知青的后代,他们对鄂尔多斯的向往并不亚于父母。为了什么?他们的回答是——为了补上“吃苦”这一课,为了超越父辈,为了将“鄂尔多斯精神”发扬光大。
当年知青高维之的女儿高菲,已在南京从事幼教工作。她身体很单薄,一来到草原,吃牛羊肉也不适应,又拉肚子又发烧,但她精神很好。她说,为了使自己也像爸爸、妈妈那样能吃苦耐劳,来到了鄂尔多斯,我们这一代太需要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了。
张晓芳的儿子欧阳力腾在北京读大学,今年春天到沈阳旅游,走了十几天才花了不到200元,爸爸感到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节省?儿子说,我是受你们影响,这有什么不好?现在他们的家境比较好,但在草原上苦惯了,节俭惯了,日子过得很朴实,儿子在大学里也很俭省。欧阳力腾笑着说:这是知青孩子的“遗传”。
吴继武的女儿吴姜草原生、草原长,喝羊奶长大。如今,她已是厦门大学新闻系二年级学生。她说:“时代虽然不同了,但父辈对理想执著的追求和在磨练中创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受用不尽。”(附图片)
左图:南京儿女回到鄂尔多斯。王学孝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再回草原看乡亲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