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探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1月 ->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探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京兴 1997-11-29 00:00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探讨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探讨
赵京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适度快速稳定增长理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不久前在广西北海市举行。5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围绕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这一会议主题进行了讨论。
      正确把握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会专家学者在高度评价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更为感兴趣的是,中国是怎样取得这些成绩的,以便把其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学者在发言中,结合中国的经验,更多地论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而原苏联东欧学者则结合各自国家的改革实践,说明了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西方经济学家分析的是三者之间在中长期中的一致性与在短期内的替换性,从而强调把握各自的“度”的重要性。刘国光教授认为,在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快速增长与稳定增长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基本机制在于,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改革以来,中国始终保持了一个较高的积累率,而按照经济学所揭示的增长规律,在这一条件下,稳定增长路径就是快速增长路径,因而二者是一致的。张卓元教授着力强调了改革对发展与稳定的促进作用,他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只有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依靠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政府也才能更加有效地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使其健康发展。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盖保德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的改革、增长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他把这种关系称为替换关系。从短期看,市场化改革对稳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如果没有改革也就没有稳定和增长。这种短期的不稳定是否会威胁到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则是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在短期内能把这种不稳定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又有助于改革,则会在长期内使快速与稳定增长的能力得到加强。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分析与对策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与会专家学者普遍持乐观态度。与会专家在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的同时,还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国际经验,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构成因素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专家们认为,中国未来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可能性首先来自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事实,从而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仍有广阔的空间。克莱茵教授指出,中国经济近年来虽然有了快速增长,但仍然未进入工业化的成熟阶段,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仍然需要几十年强有力的发展。黄达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远未充分开发的市场,与超稳定的后工业化国家相比,有着多得多的机遇,从而有可能创造高的发展速度。李京文教授也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技术差距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中国在传统产业仍具有很大增长空间的同时,还具备了经济增长的后备新兴产业。
专家们认为,中国可望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积累率,这是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物质基础。刘国光教授认为,使中国的高积累率得以保持的机制在于,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人们消费习惯的相对稳定性使消费的增长滞后于收入的增长,从而促进了积累率的提高。李京文教授指出,中国居民具有的高储蓄传统与高储蓄率,与未来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要求的高投资率相一致,并认为,这一情况在未来几十年将会继续下去。


查看完整版本: [--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探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