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古巴的变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1月 -> 古巴的变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士美 1997-11-30 00:00

古巴的变化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古巴的变化
王士美
从本世纪的50年代末开始,地处大西洋加勒比海中部的古巴,一直是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国家。
1956年12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格拉玛号”游船,载负83名英雄的起义者在古巴登陆,掀开了古巴革命战争的序幕。但是,在马埃斯特腊山区登陆后,第一次与反动的巴蒂斯塔政府军交火,便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了12名精英,包括卡斯特罗兄弟和格瓦拉。但是,星火可以燎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游击战争,革命起义军又发展到了400人。在1958年岁末的十多天的连续作战中,卡斯特罗授命格瓦拉在圣克拉腊指挥的一场战斗,消灭和瓦解了巴蒂斯塔反动政权的4万军队,一举攻入了哈瓦那,夺取了古巴的全国政权。当时,古巴革命的胜利曾令全世界惊叹。
革命胜利后,风风雨雨,已经将近40年。其间多少惊涛骇浪,1960年4月美国操纵陆海空三军雇佣军的大规模入侵;1962年2月美国宣布对古巴全面封锁;1962年10月震动了全世界的导弹危机,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嗣后的年月里,来自美国的高压、恫吓和胁迫,几乎连年不绝。古巴离美国只有90英里的水路,游艇来去只需一个小时的行程,可谓是一衣带水。因此,古巴实际上一直就在美国“老虎”的鼻子底下。但是,古巴怎么样了呢?
古巴已经迎风劈浪地屹立了将近40年。任何外来的压力,始终没有压倒古巴人民,没有压垮古巴国家。这中间有多少奥妙呢?不到古巴走走看看,实在是难于理解的。
不过,古巴革命胜利近40年的历史上,最困难的、最严峻的时日,应该说只是出现在最近几年。1991年苏联解体,以苏联为核心的经互会瓦解,使古巴一度陷入了深渊一般的谷底。古巴的蔗糖、雪茄烟、朗姆酒、龙虾和镍等400多种出口物资失去了市场,而必须进口的石油和化肥又断了来路。没有石油没有动力,古巴一时几乎成了黑暗的岛国;没有化肥甘蔗长不粗壮,严重地影响了古巴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原素糖的生产。一时间,古巴困难严峻的情势,简直可与中国的1960年相比。
然而,仅仅几年过去了,古巴又怎么样了呢?我一到古巴,就惊奇地发现,古巴又一次渡过了恶浪迫击的险滩。我每走一处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古巴已经走出了谷底。
古巴80%的土地,已经再一次交给了农民。市场放开了,过去雪茄烟生产实行国家垄断,放开以后,全民均可生产和销售。古巴的雪茄烟是世界闻名的精品,一支雪茄烟往往能卖10多个美金。古巴也建立了吸引外资的开放产业和经济贸易自由区。尽管美国两名极为偏执的议员提出了赫尔姆斯—伯顿法,妄图使古巴在苏联解体后雪上加霜,指望古巴窒息而死。但是赫尔姆斯—伯顿法对全世界没有多大作用。连美国邻国加拿大、墨西哥和盟国欧盟诸国,都纷纷来和古巴作买卖,更不要说拉美和亚洲国家了。我在古巴期间,正值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带着60多名企业家来访。恰巧也就在那几日的晚间,古巴电视台连续播放日本驻古巴大使的采访新闻。这位日本大使几乎是热情奔放地宣布:从1997年的冬季开始,日本将陆续组织旅游团,来古巴旅游参观。
说到旅游业,古巴曾经是西班牙贵族和美国富人的天堂。古巴有300多个风景迷人的海滩,海岸上长满了棕榈树,遍地开放着艳红的大西洋花,海滩上全是轻柔的细沙。海水明净蔚蓝,难觅一丝污染,简直连一星泡沫也难找到。在离哈瓦那不远的巴拉黛罗海岸线上,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中国正在投资兴建的大饭店已经鳞次栉比地排列开来了。古巴的旅游业,现在已经成为超过糖业生产的第一大产业。
更为骄人的是,1996年,古巴的国民经济增长率为7.8%,是整个美洲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今年古巴的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落,但是古巴人民的生活还是在进一步的改善。由于全部免费的教育和实行公费医疗保险,古巴的儿童和青年人受到良好的保护和教育。古巴人民的生活虽说并不丰裕却也比较安逸,民主自由的权利、工作的权利、休息的权利、娱乐的权利,事实上有着很好的保障。(附图片)
(题图摄影:张德真)


查看完整版本: [-- 古巴的变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