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零点前的冲刺——来自淮河的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2月 -> 零点前的冲刺——来自淮河的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振中白剑峰 1997-12-31 00:00

零点前的冲刺——来自淮河的见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零点前的冲刺
——来自淮河的见闻
本报记者黄振中白剑峰
12月30日清晨,记者来到淮河中下游的安徽省蚌埠市。站在岸边,透过轻纱般的薄雾,只见一艘水质监测船隐隐在水中荡漾。
12月31日24时,将是国务院规定的沿淮所有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的最后期限,不达标的企业将一律停产整顿。这是淮河历史上一个庄严而凝重的时刻,沿淮1.5亿人民关注着最后的结果,等待着时钟的敲响。
为了让全国人民了解达标排放的结果,进一步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国家环保局推出淮河达标排放倒计时“零点行动”。在北京的指挥中心,解振华局长将坐镇,中心设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及时将豫、皖、苏、鲁四省报送的监测数据输入电脑,随时以彩色的各种图表直观展现治淮情况,沿淮1562家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重点污染企业最终治理结果将和大家见面。四省环境监理人员将身着制服,查封未达标排放的企业。那些长期存有侥幸心理、迟迟按兵不动的企业将自食苦果。沿淮人民将以治污的阶段性胜利喜迎1998年的到来。
离开淮河岸边,上午10时,记者来到蚌埠柠檬酸厂。事前得知这是沿淮19家重点污染企业之一。厂内塔罐林立,管道腾空而架,其规模居亚洲之首。在“污水出口”的标志下,只见从白色泡沫中滤出的废水颜色逐渐变清。工作人员拿玻璃杯舀上废水给大家看,说明已经环保部门测试达标。
离柠檬酸厂不远的是蚌埠淀粉厂。这里笼罩在一片愁云中。10时30分,记者到达该厂时,只见墙壁剥落,玻璃破碎,机器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厂长愁眉苦脸地说:“工厂已停产,职工待业,后悔莫及。”当地环保部门的同志说:这个厂主要是一直观望等待,其实只要投几十万元上一套治污设备就可得救。据了解,将要关闭的100多家企业,不少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临近中午,雾霭渐渐散开,江面船只航行,马达声声。记者和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及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魏复盛院士来到蚌埠闸边。走下用石头砌成的淮河堤,一行人弯腰用手撩拨河水。魏复盛院士激动地用双手捧起清清的河水。
几年来,沿淮四省政府和人民为治理淮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财力。从目前的滥测数据和实地考察的情况看,淮河污染负荷总量已削减了40%以上,淮河干流和一些支流水质已有明显改善。但支流的一些断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地方仍在流着黑水、臭水,确有一些企业在弄虚作假。
下午2时30分,记者随蚌埠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赴果糖厂、明胶厂和江淮化工厂抽查排污情况。根据市政府要求:化验结果必须于晚上10时前拿出,供领导决策参考。如果哪一家还没达标,就坚决关停。
首先来到果糖厂。一进大门,监测人员就直奔排污口。掀开沉重的井盖,一位监测人员俯身下去,盛了半桶水,爬起身后拍拍尘土,立刻赶奔下一个取水点。据介绍,这个厂由于污染严重,淀粉车间已停产数日;果糖车间命运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下午4时,3个厂的水样全部采集完毕,车子飞速赶往监测站化验室。水样一到,3位身着白大褂的化验员敏捷地取出烧杯、试管,开始紧张地工作。化验包括化学耗氧量、PH值和悬浮物3个主要指标,大约要到晚上8时才能出结果。记者问:“晚饭怎么吃?”一位女化验员说:“方便面呗。”另一位插话道:“都是为了淮河,辛苦点也应该。”
子夜的钟声即将敲响,淮河两岸灯火阑珊。也许,今夜很多人将久久难眠。这里有关心淮河命运的普通群众,也有为淮河治污日夜操劳的领导干部,还有为企业生存牵肠挂肚的厂长职工……这是痛苦与悲壮的抉择,也是新生前的阵痛。人们企盼着淮河2000年变清,尽管道路还很曲折,但这一宏伟目标一定要实现!


查看完整版本: [-- 零点前的冲刺——来自淮河的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