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大学生缘何分配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12月 -> 大学生缘何分配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江涛 1997-12-30 00:00

大学生缘何分配难?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学生缘何分配难?
新华社记者江涛
1998年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即将开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几年的毕业生分配工作越来越吃力,毕业生求职就业越来越困难。以全国高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北京市为例,截至今年7月毕业生集中派遣结束时,全市尚有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6845人,超过了1997年北京地区毕业生总数的15%。这么多的大学生分配不出去,难道真是供过于求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6年的人口调查统计,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3%,连北京这样属于人才最密集的地区也才刚刚达到北京总人口的13%,比起发达国家30%—50%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仍需要大量大学毕业生,我国大学毕业生远未多到分不出去的程度。
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全国已有几百万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使得不少单位的人才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人才结构趋向合理。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结构和层次已逐步发生变化:他们已从“饥不择食”发展到了“温饱”阶段,“胃口”渐渐提高,开始“挑肥拣瘦”了。
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大学毕业生都希望找一份好工作,但他们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却存在着不小的反差和矛盾。据北京市教委调查,近年的高校毕业生普遍希望到大城市的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等大单位,希望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希望离家比较近等等。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基层一线的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对大学毕业生可谓“望眼欲穿”,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据统计,北京市郊区所有乡镇企业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只占职工总数的0.3%,极缺各种管理和技术人员,但却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去。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矛盾:国家急需要人才的地方没有多少毕业生去,而多数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又普遍不太需要人。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甘北林解释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关部门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对大学毕业生这种非常有限的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力争做到“人尽其才”。
其实,每年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其“待字闺中”的主要原因是期望值过高。有关部门的同志忠告即将迈出校门的毕业生:人间处处有佳境,全在学子慧眼明。大学生沉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就如同鱼入大海、鸟翔高空,大有作为。大学生只有让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到祖国最需要、最有利于展现自己才华的地方去才能进步得更快、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完整版本: [-- 大学生缘何分配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