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访埃及文豪马哈福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1月 -> 访埃及文豪马哈福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彭龄章谊 1997-01-31 00:00

访埃及文豪马哈福兹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访埃及文豪马哈福兹
岁末的开罗,每到黄昏时分,尼罗河畔吹来的风,就已带有阵阵的寒意。我们按照约定的时间,驱车到尼罗河大街一幢居民大楼的底层,去看望刚刚度过85岁生日的埃及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
1994年10月,也是这样一个黄昏时分,马哈福兹刚刚参加完一个文学聚会,正沿着尼罗河大街徒步回家时,一名守候在路边的极端分子冲上去,从后面向他脖颈猛刺一刀……噩讯传开,举世震惊。所幸他在医生们精心治疗下,很快脱离了危险。当我们走近那幢居民楼时,他夫人阿迪雅女士已在房门口等候。她笑着迎上前来,把我们让进客厅。马哈福兹先生早已等候在那里了。他身着居家时常穿的半旧的睡袍,清癯的脸上带着微笑。我们忙用阿拉伯语向他问候,他夫人在一旁提醒我们:“他听力不好,你们大点声。”我们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老人家听清了,一面笑着让我们落座,一面拿起茶几上待客的糖果让我们吃。
马哈福兹说,他虽未去过中国,但很早就读过有关孔子哲学思想的书,还读过《骆驼祥子》。我们告诉他:就像他熟悉开罗普通百姓的生活,写过以开罗为背景的著名的《三部曲》和其它许多小说一样,《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先生也非常熟悉北京,写过许多以北京为背景的小说与剧本。因而我们的一些研究阿拉伯文学的学友们,常把他们两位作比较,把他称作“埃及的老舍”。他笑着说:“那是我的光荣。”接着又告诉我们,他很喜欢那本小说,几十年前读过,印象却一直很深。他还学着我们用北京话说:“老——舍”,“老——舍”……
马哈福兹生活非常俭朴,他们夫妇和两个女儿一直居住在这幢普通居民楼的底层。他从这里观察世界,用他的笔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写出了包括《宫间街》、《思宫街》和《甘露街》这《三部曲》在内的几十部作品,生动地揭示了埃及各社会层面的历史与现实,被誉为“阿拉伯小说之王”。他的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1988年10月,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喜讯传来,举国欢庆。他却平静地说:“我感到意外,感到惊喜,继而又有些遗憾,我觉得教育我成长的老师们——塔哈.侯赛因、陶菲克.哈基姆等等文学大师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一殊荣……”在他获奖不久的一个周末,他像往常一样,去亚历山大度假。秘书问,要不要通知他工作的《金字塔报》为他派车,他反问:“为什么?你知道我从来都是乘公共汽车去的呀。”秘书说:“可您现在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呀!”马哈福兹笑道:“我还是我,我不觉得同以前有什么区别……”
他还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俭朴、谦和,在开罗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他家的客厅很小,几张半旧的沙发一摆,几乎都占满了。靠墙的两只大书柜里,整整齐齐插满图书,有的橱格里,还放着他收藏的小摆设,其中有一两件中国的小瓷人。在书柜的一角,放着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证书。墙上有一帧他与穆巴拉克总统的合影。此外,再没有其它什么家具与摆设了。
同他交谈,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拘束。他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始终含着微笑。有时没有听清,便把手罩在耳轮上凑近谈话的人。他说他知道他的一些小说十多年前译成了中文。我们告诉他,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了中文译本。不久前我们读到我们的同学孟凯女士译的《拉朵贝斯》(中译名《名妓与法老》),印刷与装潢都十分漂亮。他听了呵呵一笑,接着说埃中两国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与哲学思想,应当加强这方面的交流。如今,他虽年事已高,视力与听力衰退。但每天上午,他在《金字塔报》的同事,都来为他读报,他对当前的社会动态依旧了如指掌。
在他85岁诞辰的时候,埃及文化部门除了和往常一样举行庆祝活动,鲁吉曼出版社还将推出他的全集,其中包括《半边天》杂志发表的文章汇编的短篇小说集及随感录式的《人生的回响》,都是首次面世。自他两年前遇刺以来,未曾提笔写过文章,现在每天下午医生都来为他的右手作理疗和按摩。我们将带来的一对中国景泰蓝保健球送给他,他用不灵活的右手试一试,无法转动两只球。他说:“我先用一只球,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慢慢练习,是不是也可以?”我们忙说“可以,可以,只要天天练习,对恢复手的功能总有好处。”
我们拿出他的《两宫之间》和《底比斯之战》两部小说,想请他夫人代表他为我们签名留念。他夫人笑着说:“这两年,他虽未动笔写文章,却常常拿笔练习,希望右手早一天恢复。字不多,让他亲自为你们签吧。”果然,马哈福兹笑着把书接过去,为我们签了名。我们乘机递过小本子,请他写几句话,他不假思索地写道:
非常高兴你们的来访,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谈中国与阿拉伯文学的机会。祝愿伟大的中国进步、繁荣。
纳吉布.马哈福兹
告辞时,我们请他保重身体,因为他不仅属于埃及,而且属于全世界。我们说:“希望您早日恢复书写功能,好为全世界的读者写更多好作品……”他笑着点点头,说:“我每天练习,待我右手能同时转动两只球时,便又能提笔写作了……”(附图片)
压题照片:马哈福兹与本文作者之一亲切交谈。


查看完整版本: [-- 访埃及文豪马哈福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