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村子,拥有五个“全国之最”,其发展的道理耐人寻味。请看——“辽南第一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1月 -> 一个村子,拥有五个“全国之最”,其发展的道理耐人寻味。请看——“辽南第一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贵之 1997-01-31 00:00

一个村子,拥有五个“全国之最”,其发展的道理耐人寻味。请看——“辽南第一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一个村子,拥有五个“全国之最”,其发展的道理耐人寻味。请看——
“辽南第一组”
杨贵之
辽宁大石桥市宫屯镇青花峪村二组,原只是辽南农村一个普通的村民组,如今它却拥有五个全国之最:全国最大的高温隧道窑、全国最大吨位的磨擦制砖机、全国产量最高的中档镁砂和重烧镁砂生产线、全国装机水平最完善的电熔镁窑炉、全国最标准的碱性耐火材料厂,并组建了全国最大的生产经营镁系列产品的耐火材料集团公司——中国营口青花集团有限公司。
王守彬,过去只是一位普通农民,如今他却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致富之路:大部分村民住楼房,户户有电话,人均收入7000元。一个仅有540人的村民组,集体资产已超过3.5亿元。二组被誉为“辽南第一组”,王守彬也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
“辽南第一组”在10多年前还穷得丁当响,有歌谣为证:“车破骡子老,房顶长茅草,耗子饿得满街跑,上工一天倒找钱两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醒了青花峪村。乡亲们沉甸甸的致富希望就落在了当时任生产队长的王守彬的肩上。王守彬决定就地取材,带领大家建石灰窑。脚下的石头挖出来,一烧就能换钱,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1983年,当王守彬看着乡亲们第一次分红把一沓沓票子揣进怀里的时候,他又推出一项新计划:大石桥素有“镁都”之称,咱要发挥这个地利优势烧镁砂,营造一个耐火材料基地。王守彬骑上自行车,带上一帮人,上海城,赴岫岩,一个窑一个窑地看,一位老师一位老师地拜,一天跑三五十里路,烧镁砂的真经终于取来了。
炉子建上后,王守彬领上十多个弟兄在炉旁一干就是一个多月,第35天,他们烧的第一炉镁砂终于成功出炉了!二组挂出了“青花镁矿总公司”的牌子,到1990年,二组已拥有固定资产1400万元,公司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王守彬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又提出:瞄准国际市场,建立一个生产经营镁质系列耐火材料的贸、工、农集团公司。
王守彬清醒地看到,尽管产品已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仍然是高耗能、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状况。1992年,他们投资2500万元,上了一条高科技、年产高中档镁砖2万吨的生产线,又从全国招聘了120余名高中级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仅仅半年,110米长、焙烧温度达1850摄氏度的隧道窑建成投产。紧接着第二条同样的隧道窑和年产4万吨镁炭砖的金山耐火材料厂相继投产。
二组早已不是原先的村民组了,他们的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八五”期间就创汇5500万美元,去年,创产值4亿元,利税8000万元。


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村子,拥有五个“全国之最”,其发展的道理耐人寻味。请看——“辽南第一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