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五亿公斤果品各得其所——安徽砀山农民丰产增收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1月 -> 五亿公斤果品各得其所——安徽砀山农民丰产增收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毕月华 1997-01-31 00:00

五亿公斤果品各得其所——安徽砀山农民丰产增收纪实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五亿公斤果品各得其所
——安徽砀山农民丰产增收纪实
本报记者毕月华
我国著名梨都安徽砀山县,水果种植面积有75万亩,其中酥梨就达50万亩。扩大了面积的果园,去年又逢大丰收,全县水果总产量由上年的3亿公斤增加到5亿公斤,酥梨则由上年的2亿公斤增加到3.5亿公斤,产量增长75%。看着丰产的累累果实,农民一年辛劳有了回报,让人喜上眉梢。然而,铺天盖地的果品,能不能都变成钱,实现丰产增收,又使他们十分担忧。为果品安排出路,牵动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心。上上下下,齐心协力,绞尽脑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止积压、烂果而损农伤农,避免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在砀山出现。
现在,梨的采摘、销售旺季过去了,砀山县干部和农民都松了口气,一年的辛劳终没白费,大丰收之年酥梨销售渠道畅通,没有出现积压、烂果,农民从愁变喜,政府的担心转成放心,增产得到切切实实的增收。据砀山县统计局的统计,去年全县水果净收入达到5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全县人均水果净收入由上年的473元增加到676元,增长42.9%。在主要果区,农民从果品获得的收入人均在2000元以上,70—80%的果农户均收入超万元。砀山究竟是如何消化这5亿公斤果品的呢?根据县供销社主任李世君介绍,可以概括为三个“三分之一”。
外销1/3。在销售旺季,县里千方百计疏通外销渠道,使酥梨、苹果及时外运,消化了占全县总产1/3的鲜果。早在果品采摘前,县供销社就组织销售大军南下北上进行推销,全县供销社5000多职工,有1000多人到全国各地搞销售、设窗口,单供销社本身就加工、销售农民果品5000多公斤。各地客商也直接来到砀山采购,从9月中旬起,一般每天要收购5万多公斤,采购者除江苏、山东、河南等毗邻省份外,还有远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来的。砀山的工商、税务、交通等有关部门尽量给予外地采购者以优惠和方便,严禁当地人欺行霸市,因此收购季节县里车水马龙,交易活跃,热闹非凡。砀山有个占地50亩的大型果品批发市场,每天吸引上百的车辆到场交易,然后把梨、苹果等运往四面八方。
加工1/3。县里把水果深加工当作形象工程来抓,凡是上水果深加工项目的,给予各种优惠和优先,还明确规定不许向这些企业搞摊派,为他们发展生产和创立名牌开道。目前,全县有大小罐头厂500多家,其中较大规模的14家,仅投资1500万元在生产基地建设的酥梨汁饮品厂就联结了附近10个乡、100个村的1万农户,年消化农民超规格酥梨2500多万公斤,年产酥梨原汁1万吨,产值超亿元。水果深加工的发展,解决了全县1/3鲜果的出路,为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此外,水果深加工也增加了果品的附加值,为加工企业和县里创造了大笔收入,其酥梨汁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畅销亚、欧、美洲36个国家和地区。
储藏1/3。砀山梨产量大,采摘期集中,由于皮薄水多,运输容易受损,又不易贮存,以往常因此积压烂果。供销社急农民所急,派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种贮存土法,操作简单,投资省,只要在窖内保持一定的干湿度,就能把酥梨储藏保鲜半年。这样既错开了销售高峰期,又可使酥梨在淡季上市,获得一定的增值。现在,砀山梨农每家至少有两个以上梨窖。土法贮存也解决了1/3鲜果的出路,农民不再为梨多而发愁。储藏的梨现在已陆续开始出售。
5亿公斤果品已经各得其所,砀山县政府和供销社又在为今年果品更大丰收而及早谋划:增加销售窗口,把生意做到全国去;筹建与果品批发市场相配套的停车场和饮食服务设施,方便外地采购客户;酥梨饮品厂也计划引进资金、引进设备,增产酥梨汁,还要把生意做到国外去。


查看完整版本: [-- 五亿公斤果品各得其所——安徽砀山农民丰产增收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