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拉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8月 -> 关于拉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源蔡玉华 1997-08-31 00:00

关于拉贝

第4版(副刊)
专栏:史海经纬

  关于拉贝
吴源蔡玉华
去年12月份以来在位于柏林偏僻地区的巴尔拉赫街一所不起眼的住宅里,乌尔苏拉·赖茵哈特夫人的生活比以前忙碌了许多。她收到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和电话,记者们包围了她,请她回答无数的问题,向她表达敬佩之情和深深的谢意,我国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也参加到了这个行列。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热闹,跟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外祖父约翰·拉贝先生。
在一个人去世四十多年以后,突然全世界众多的媒体对他产生了兴趣,称他为“英雄”、“南京的奥斯卡·辛德勒”,使这个谦逊而审慎的人,一夜间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他,约翰·拉贝先生,只是一位照良心和理智的要求去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商人。他还是一名纳粹党员,即便如此,也还是以他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南京参与了反对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斗争。
我国以天干地支纪年由来已久,六十年一轮回,周而复始。拉贝于1937年(丁丑年)9月19日在南京开始了他的“战时日记”,直至1938年2月26日。日记几经搬迁,在德国被尘封了六十年,又于丁丑年回到了起始地,首次出版面世的就是在南京出版的中文版。德文版、英文版和日文版也将于年内陆续在德、美、日出版。据来自德国的信息,还将有其他文种的版本问世。
《拉贝日记》中译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了能早日在我国出版这部日记,使之尽快和广大读者见面,两家出版社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去年12月,出版社获悉有关信息后,立即和德国有关方面联系,经过反复磋商和谈判,终于取得了中文版权。随后,出版社又组织起由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德语教师组成的翻译组抓紧翻译,翻译人员以忠于原文为原则,根据“信、达、雅”的要求,几易其稿,又经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的审阅,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拿出了高质量的译稿。
拉贝以其独特的身份,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述了他的亲历亲见亲闻,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尽管他不可能对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作出完整的记述,但仍然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严重罪行的有力证词。
我们有幸参与了从购买日记版权到组织翻译出版的全过程,得以先读了译稿,并从德国得到了一些有关拉贝和《拉贝日记》的旁证资料,包括若干纳粹时期的未发表过的德国外交档案资料。
约翰·拉贝1882年11月23日出生在德国汉堡。1930年他被任命为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的经理,1931年到南京上任,直到1938年2月23日离开南京去上海,于4月13日回到德国。回国后,拉贝被安排在西门子在柏林厂家的管理部门工作,六十五岁退休,两年后,即1950年1月5日,他突发中风,于当晚去世。
如果拉贝不是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去拯救南京的平民,那么他就仅仅是一个普通海外商人,没有什么不同凡响,也就不值得我们来特意描写。
读完《拉贝日记》,我们便可知道拉贝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没有满腹的哲理,胸中也没有宏伟的韬略,更不是一个狂热的政客。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诚实而质朴的商人,他是一个有理智头脑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他诙谐幽默,遇乱不慌,临危不惧,即使在险恶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随和而受到周围人的欢迎。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完全是出于道义上的责任,把帮助危难中的人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为了保护自己的佣人和职员,为了平民的安全,他甘愿留在受难的南京,吃尽苦头,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尤其是对穷人,他更是不亏待他们。一次,当拉贝正在关院门的瞬间,三个穷孩子来找防空洞,他们看到了他这个洋人撒腿就跑,拉贝却把他们喊了进来,安排在防空洞中间的位子。他说:“我的目的是使客人们以此为榜样,懂得在危急关头每个人都是同等重要的,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在他的防空洞里,拉贝总要把最中间最安全的位子留给妇女和儿童。他勤奋刻苦,在保护难民的事务极其忙碌的情况下,坚持挤出时间,也要把他的“战时日记”一天不间断地记下来。
拉贝回到柏林后,国务秘书、大区党部领导人授予他一枚红十字功勋勋章,在斯图加特他还被授予国外德侨银质功勋奖章。但他不识时务,于5月2日至5月25日接连在柏林作了五场关于南京受难的报告,他期盼着大区党部领导人伯勒能带他见希特勒,这个希望没有实现,他便又不假思索地于6月8日向希特勒呈寄了一份汇告。接着就发生了他没有料到的事:几天之后他被盖世太保逮捕,他的“战时日记”和照片也一起被收走,在警察局被审讯了几个小时,他被责成必须从此以后对南京发生的一切保持沉默,然后释放了他,后来又发还了他的日记。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后,拉贝又被苏联人逮捕。他受到了审讯,三天后被释放。英国人接管了位于柏林西北区的西门子城,英国占领军政府招用拉贝为首席翻译,但是几周后,也就是1945年8月初,他被解雇,因为前纳粹党员不能在军政府工作。他失去了生活来源。这段时间,他经常生病,除了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经常复发外,又因缺乏营养患上了皮肤病。肃清纳粹法庭一直把他作为纳粹分子看待,因为有人认为他在南京不应当入党。在后来的上诉审理中,肃清纳粹法庭复议庭终于认定拉贝为非纳粹分子。在拉贝贫病交加中,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1948年初,南京市成立救助拉贝劝募委员会,不几日便募得一亿元辗转汇给拉贝。1948年3月,南京又在瑞士购买奶粉等食品四大包寄交拉贝。南京各界决定自6月份起按月寄赠食品一包。
拉贝去世后被葬在夏洛腾堡公墓。为他送行的只有他的妻子、孩子和几个朋友。因为拉贝落葬的公墓不久前已被关闭,中国政府为了纪念他,于今年5月将他在柏林的墓碑运至南京,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拉贝魂归第二故乡。


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拉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