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银发”依旧一丝不乱——电话采访十五大代表任仲夷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9月 -> “银发”依旧一丝不乱——电话采访十五大代表任仲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范敬宜 1997-09-01 00:00

“银发”依旧一丝不乱——电话采访十五大代表任仲夷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大代表访谈录

  “银发”依旧一丝不乱
——电话采访十五大代表任仲夷
本报记者范敬宜
八十三岁高龄的任仲夷同志,这次又以集中的票数当选党的十五大正式代表。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包括我在内。
说起来,这里有个小插曲。五年前,党的十四大期间,我在一篇报道中提到任仲夷在辽宁省委、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内的政绩。当时他已七十八岁,我便想当然地把他正式代表的身份写成了“特邀代表”,被他“幽了一默”,后来不得不拐着弯儿作了补正。谁能想到,在他退下领导岗位十二年之后,我又差点发生五年前的那种失误。
我向广东省委的一位朋友说了自己的想法,他深情地说了八个字:“德高望重,众望所归!”
这个评价,引起我通过电话采访任仲夷的念头。不料电话里的回答还是那么幽默:“我现在快从‘银发’变成‘没发’了,真的没法接受你的采访……”
说到“银发”,其中也有一段故事。
我最初认识任仲夷,是一九七九年,正是改革的初期。当时他是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我是省报的普通记者。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头乌发,相貌清奇,思想解放,谈吐风趣。在以他为首的省委领导下,辽宁省的改革一时搞得有声有色,全国闻名。
不久,他就奉调广东。广东也很快打开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我再次见到他,是在一九八七年党的十三大。在人民大会堂里,我坐在远处,发现他满头乌发已变成灰白。想起一位画家为他写的诗句:“万户安居乐业日,谁知多少不眠时”,不禁潸然泪下。我想,他的一头乌发是在为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操劳的一个个不眠之夜熬白的。
待到十四大又一次见到任仲夷时,他已满头银发。令人吃惊的是,他精神焕发,谈锋特健,对于党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拥护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用了很长时间,以他特有的通俗语言,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谈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也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等等。他说,这是他退下来以后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顺利建立和发展。在他谈话的过程中,我一直注意着他梳得一丝不乱的银发。他的思路同样是一丝不乱。那次,我写了一篇《一丝不乱的银发》,以记其事。不料他至今还对“银发”一词“耿耿于怀”。
尽管任仲夷在电话里婉谢正式采访,最后他还是向我透露一点信息:党的十四大以来,他始终在密切关注和研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经验、新问题,结论是“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和认识‘两只手’的关系”。他解释说:“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时重视两只手的作用。一只手是国家管理、行政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一只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确运用‘看得见的手’,为的是更好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果你想看看我这几年的研究成果,我可以给你电传过去……”
看来“银发”依旧一丝不乱。难怪有人说,这些年任仲夷一直在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十多年来改革的实践经验。他在改革理论研究上花的精力和作的贡献,并不亚于他在位时领导改革的实践。他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指导思想,对广东省改革发展所起的作用,历时愈久,看得愈清。这恐怕就是他为什么受到广大党员、群众如此拥戴的主要原因。
谈完正题,我才想起问候:“仲夷同志,您现在身体好吗?”
电话里传来他富有幽默感的声音:“非常好。一九八三年,我动手术摘掉了胆,成了‘浑身是胆’;一九九三年,我又动手术切除了胃,成了‘无所胃(畏)惧’。哈哈……”
棒极了!这是改革者特有的乐观和旷达。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改革者也永远是年轻!


查看完整版本: [-- “银发”依旧一丝不乱——电话采访十五大代表任仲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