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磨铸利剑壮国威——海军驻四二七厂军代表为驻港部队监造优质舰艇纪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3月 -> 磨铸利剑壮国威——海军驻四二七厂军代表为驻港部队监造优质舰艇纪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万军蔡永华龚承泽 1997-03-31 00:00

磨铸利剑壮国威——海军驻四二七厂军代表为驻港部队监造优质舰艇纪事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磨铸利剑壮国威
——海军驻四二七厂军代表为驻港部队监造优质舰艇纪事
陈万军蔡永华龚承泽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将有一支海军舰艇部队,这支部队各型舰艇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是新型导弹护卫艇,它们是驻香港部队最为精良的装备。建造这种新型主战舰艇,又是我国科研、军工技术人员和军事代表同心协力拼搏攻关的出色成果。
组建“国家队”建造国优艇
为研制建造国产化程度高、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导弹护卫艇装备驻香港部队,海军装备部门决定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择优招标。
海军驻427厂的军事代表们,积极促成工厂参加投标,得到工厂响应。工厂与708、716研究所组成投标联合体参加应标。为使研制的新型舰艇先进、可靠、顶用,军事代表们深入到上百个工厂、研究所、院校,搜集资料,向专家咨询,开展先进性与可靠性的论证,为设计部门提供依据。军代表、高级工程师吴克勤为提高新型战艇的攻击能力,先后10多次来到某研究院,白天向专家请教,晚上在灯下计算验证,连续一个月每天工作达18个小时,拿出了1万多组技术数据。提出了增加新型战艇携载导弹数量的方案,使新型战艇的导弹攻防能力提高30%。
有20年装备研制监造经验的军代表于长宽、吴喜振、陈伟衡、陈金泰、陈世杰、吴克勤被称为军代表室的“六大技术金刚”,分别负责新型战艇研制的各大系统,他们应用搜集、掌握的最新技术信息,向设计部门提供了100多份涉及新型战艇先进性能指标的可行性资料。
“组建‘国家队’,建造国优艇!”军代表们随即奔赴全国20多个省市的有关厂、所、院校,请来100多名装备专家学者,组成“国家队”,发动攻坚战。
专家组提出新型战艇要采用隐身设计,但设计部门认为对艇上上层建筑布置有困难,建造的难度也大。军代表就与“国家队”队员一起画出草图,进行有关数据的计算,对有关设备布置进行调整,解决了设计上遇到的难题,从而使国际上先进的隐身技术首次在我国舰艇上得到应用。
为实现战艇的快速性能,军代表吴喜振与设计人员制作出6个不同尺度的舰艇模型,来到我国最大的水池试验基地,进行了上百次各种性能试验,获得了珍贵可靠的试验数据。
经过15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战艇的国产化程度达90%以上,技术性能相当于国际80年代末先进水平。
两代大学生攻关造“精艇”
交付驻香港部队的新型战艇,有70%的新研制项目,技术难度高,风险性也太大。为实现建造“精艇”的目标,军代表室的两代大学生和军工技术人员一起,攀技术高峰,闯学科禁区,搬掉了研制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拦路虎”。
在最初设计中,艇的某装备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半自动的。1965年从哈军工毕业的军代表陈金泰在审查方案时提出:“必须使新型战艇实现自动化。”
陈金泰与吴克勤、吴喜振等几位老大学生一起,四次入川,五进上海,与火控专家探讨实施方案。经过近半年的奔波忙碌,他们和716研究所的专家一道,终于将我国自动控制系统的先进技术引用到新型战艇的研制中,首次实现了“集中指挥,综合控制”的高度自动化。在试验中,陈金泰总是坚守在现场,尽管鼻腔经常流血不止,但他顾不上到医院检查,直到试验结束。
1992年春天,第一艘新型导弹护卫艇进行武器射击试验,自动化的系统引导火炮射击一次成功。当人们把这一喜讯告诉因鼻咽癌晚期而处于弥留之际的陈金泰时,他静静地闭上了双眼,带着实现夙愿的满足,含笑而去,年仅48岁。
一批80年代和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发扬老一代大学生的拼搏奉献精神,也为驻香港部队监造精良装备施展着聪明才智。
陈奇是他们当中的一位突出代表。这位1990年从海军工程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来到代表室报到的第一天,代表室领导就把新型战艇动力系统研制监造的重担交给了他。
在首艇动力系统的轴系施工过程中,车间预装遇到了难题。
连续四次试验,均以材料强度不够而告失败。
负责这一攻关项目的陈奇,更是吃不下,睡不香。最后,经过45天苦战,陈奇和同事们,才借用桥梁预应力结构理论,成功地解决了主机的安装难题。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军用舰艇轴系液压连轴节装置的空白,综合性能比国外同类产品高10%。
在为驻香港部队监造的这批新型战艇中,20多名大学生军代表,攻克了1000多项难关,成功地将30多项技术成果应用于新型战艇上。
“雄关”如铁“万夫”难开
为保证驻香港部队舰艇的研制质量,军代表们对每一颗铆钉,每一道焊缝,每一块钢板,每一个开关,每一台设备,都做到严查细测,像警惕的哨兵,把守在每一道研制生产岗位上,组成了一道坚硬如铁的“雄关”,挡住了一个个影响战艇质量的隐患。
老军代表陈伟衡曾参与过100多艘军队舰船的监造。这一次,他被任命为船体监造组组长,为减少技术风险,保证一次成功,陈伟衡动员全厂技术力量,在样台上按1∶1的比例预先“放样”,用计算机进行精确控制,对上百条直线、曲线、弧度进行精确测量。一艘艇上有几十万个铆钉,他从头至尾,从里到外,逐一检查;并要求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不论对方是谁,质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一次新艇试航中,军代表陈奇发现轴系轴承温度偏高,连续两天跟踪检测,高温现象仍未消除。拆机检查,发现轴瓦光洁度达不到标准。陈奇要求更换轴瓦,工厂有关部门则认为温度并未超过指标规定的最大范围,可以不更换,张洪宣就是不点头,直到厂方更换了轴瓦,并按张洪宣总代表的意见将另外几艘艇的轴瓦全部更换。
在监造驻香港部队多艘新型导弹护卫艇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军代表们坚守在施工、试验现场,把住了2000多项质量关,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创造了10多项军船监造史上的最好成绩。
他们首次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使数千台设备安装差错率为零;
他们通过瞄准天空的星星,把火炮的安装误差降到最低点,使火炮系统的射击精度提高3倍;
他们借助卫星测量手段,精确验证了战艇的航速。
…………
金秋10月,驻港部队舰艇大队新型导弹护卫艇参加海军举行的诸兵种合成演习。担任编队指挥艇的新型导弹护卫艇在海上破浪疾驶,按照命令准确击中了数海里以外的海上目标。
消息传到广州,军代表们也舒心地笑了。(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查看完整版本: [-- 磨铸利剑壮国威——海军驻四二七厂军代表为驻港部队监造优质舰艇纪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