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新华书店风雨壮行六十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4月 -> 新华书店风雨壮行六十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新彦杨明方 1997-04-23 00:00

新华书店风雨壮行六十年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华书店风雨壮行六十年
本报记者李新彦杨明方
俯视神州大地,无论是农村集镇,还是都市闹区,四个金光闪闪、遒劲有力的大字总能引人投以深情的一瞥——那就是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全国统一用作店招的“新华书店”。
今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将迎来她的60华诞。60年前以发行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和革命书籍为主要任务、内部建制为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发行科的新华书店,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3万职工、网点遍布全国、年图书销售额超过420亿元的国有主渠道发行大军。
窑洞里走出的文明使者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店就是文明的使者。
1996年10月15日,延水河畔锣鼓喧天。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书店的代表汇聚清凉山脚下两孔修葺一新的窑洞前,共庆全国新华书店发祥地旧址修复。
战争年代,新华书店职工组织起军中“流动书店”,手里拿着枪,肩上背着书,炮火打到哪里,图书就发行到哪里,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真理的曙光。也正因为新华书店在传播革命真理、文化知识方面的独特作用,解放战争后期形成了一个制度:我军每解放一个城市,新华书店与银行、邮局一样,营业场所必须首先得到保证,几天之内即在市中心开业。这就是今天绝大多数城市的“黄金地段”都有一些新华书店门市部的历史缘由。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书店得到空前发展,发行网点遍布城乡,形成了集图书购销、集散、运输、结算于一体的大发行网络。截至1995年底,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网点已有12399个,另有数以万计的供销社代销点和集镇下伸门市部,年总销售图书121.2亿册,销售册数占全行业的90.8%。目前,尽管全国新华书店人、财、物管理上“大一统”的局面已发生变化,但作为国家图书发行主渠道,新华书店的诸多重要使命基本没变: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每年为全国近两亿中小学生配发教材和教辅读物近30亿册;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以及有关政治读物的及时足量供应,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承担农村图书发行这一难度大、效益低的工作,丰富了9亿农村人口的文化生活。
“新华”儿女真情在,神州万里飘书香。抗美援朝战场上,新华书店职工组成“战地文化服务队”,累计送去图书69万册,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英雄黄继光牺牲时,口袋里就装着“战地文化服务队”赠送的连环画册《苏联卫国战争英雄马特洛索夫》。即使今天,在边远地区,新华书店流供员仍然发扬“背篓精神”,常年奔波在大山深处的村村落落,织成了一张流动活跃的农村图书发行网。有一次,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新华书店流供员王瑞林给学校送书,一种作文书数量不够了,便立即赶几十里山路返回去取,当黄昏时分他一身尘土一身汗地出现在校门口时,老师激动地握着他的手对同学们说:“你们都没有见过雷锋是什么样,他就是活着的雷锋啊!”
读者心目中的文化殿堂
伴随着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经历了建国后的艰苦创业,走过了专业化建设的道路,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新华书店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书发行企业的文明与辉煌,它在读者心目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殿堂。
最近,《中国图书商报》举行了“纪念新华书店成立60周年征文”,反响之热烈令主办者动容,一段段朴实的文字倾诉出一串串真诚的心迹。总参谋部一位名叫杨武的读者写道:“我把新华书店看作出售智慧的商店,因为它卖出的商品——书,是人类的优秀文化和不朽精神,这是其他商店出售的任何商品难以比拟的。”书店就像铺路石,默默地帮助无数读者走向远方。一位名叫刘卫平的读者满怀深情地说:“春风得意马蹄疾时,我会去书店,从中获得百尺竿头的警勉;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我要去书店,从中寻找拨云见日的手法。如果说书是支撑我一路走来的精神支柱的话,那么新华书店则曾经并将永远是我人生旅途的驿站。”
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地位,使它成为城市的窗口,文化的眼睛,广大读者对它痴情难舍。因此,前些年,当部分新华书店在旧城改造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一次又一次引起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1993年,贵阳市新华书店下属的科技书店因城区改造被拆迁,引起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并引发29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名呼吁。1994年,王府井新华书店拟议拆迁的消息传出,社会反响强烈,告别读者那天有10万人冒着大雪前来“惜别购书”,这说明新华书店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分量何其重啊!
令人欣慰的是,贵阳科技书店和王府井新华书店最终都有了“说法”,它们都将被重新安置在拆迁处附近繁华的地段。
这些事件也引起各地政府对新华书店拆迁安置问题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等全国不少地方均以文件的形式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强调新华书店在城区中心的网点数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在改革中重振雄风
60年来,新华书店的成长和发展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的三代主要领导人都曾为新华书店题词、题字。对于一个企业,这是难得的殊荣!
党和人民的厚爱令新华书店职工无比振奋。同时,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份厚爱背后蕴含的殷切期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新华书店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全国新华书店经营协调委员会主任、总店总经理邓耘认为:能不能保有新华书店在图书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个别经营场所的变迁,也不完全取决于行政手段的呵护;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新华书店的出路只能是依靠全方位的改革。
1994年,新华书店亮出经营机制改革的框架。为了理顺新华书店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酝酿推行代理制;为了把临时性的“看样订货会”改变为“经常性的看样订货”,省级新华书店的职能开始从发货店向区域性的图书批销中心转化;为了扩大图书与读者见面的空间,图书销售连锁店应运而生,商场卖书蓬勃兴起;为了缩短以往通过书目报征订的信息反馈周期,全国新华书店正着手组建“全国出版物电子连销网”,反馈周期可望从40天缩短为两三天……
改革给新华书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由新华书店投资兴建的发行大厦耸立都市,成为不少地方的风景线。在北京,首都图书大厦正在拔地而起;在上海,图书批销大楼也已动工兴建;在沈阳,北方图书城刚开业不久,沈阳市图书发行大厦又已通过立项;在深圳,33层高的深圳书城创下了目前国内最高纪录;在长沙,湖南图书城成为三湘大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五大工程”之一。
随着一大批图书城和批销中心的开业,新华书店从网点萎缩的打击中站立起来。通过对门市的改造,主渠道的形象开始全面复苏,以江苏为例:常州市新华书店投资350万元进行了内部装潢,成为市民休闲购书的好去处;扬州市新华书店欲招聘3名业务员,结果报名者达百余人。
岁逢六十甲子的新华书店,正以全方位的改革创造着崭新的辉煌,并将进而构筑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人们高兴地看到,“尊书、爱书、知书、读书、用书、藏书”的社会风气,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查看完整版本: [-- 新华书店风雨壮行六十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