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南林 |
1997-05-31 00:00 |
“九七”香港回归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动态
“九七”香港回归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九七”香港回归学术研讨会于4月下旬在深圳召开。会议围绕“‘一国两制’与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香港回归与中国的发展”两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代表认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及其实施是邓小平同志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实现祖国统一的大胆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这一构想体现了原则性和策略性的高度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为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国际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它是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必要条件。 与会代表指出,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和稳定繁荣提供了重要条件。香港经济在进行周期性调整后,现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经济回升中主要是中国因素和回归因素。 香港的经济实力、内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香港与世界各地华人源远流长的关系、“一国两制”和“基本法”,这些因素使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强,更有利于继续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与会代表认为,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实践,为澳门回归,为两岸统一,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广大台胞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和光明前景,增强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创造有利条件。香港回归后,港台关系在“九七”后实质上成为两岸关系的组成部分。香港是联结海峡两岸的桥梁,“九七”后香港将继续在两岸关系上发挥桥梁和示范作用。香港回归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与会代表指出,香港是内地最大的直接投资者,占中国内地全部外来直接投资的58%。香港是中国筹集国际资本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资讯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吸引外资,扩大金融合作的渠道和深度,开辟发展高科技方面的新途径,充分拓展经贸合作空间,在东南沿海地区,谋求区域经济布局上的合作和优势互补。 香港回归是中国国力增强的结果。香港回归将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新机遇。香港与内地在经济上的联系已是密不可分。“九七”后,内地和香港经济合作的领域会更加扩展,合作层次将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优势互补和经济的共同繁荣。 与会代表认为,深圳是内地与香港合作的枢纽和桥梁。深港两地,不能因“一国”而混淆“两制”,也不能因“特”而忽视两者的内在差异。香港回归后,深港经济将超越区域限制而走向经济一体化,内容包括产业分工一体化,运输通讯网络一体化,按国际惯例运作一体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深港两城市的合并和经济结构的完全同构。“携手合作,共创繁荣”将是新时期深港关系的主旋律。 与会代表指出,香港回归后,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文化因素十分重要。香港商人在深圳投资、台湾企业投资福建等,都有文化因素作用。香港回归,关键是人心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文化回归。加强对香港文化的研究,架设“一国两制”条件下的文化引桥,对于沟通内地与香港的感情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战略意义。架设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引桥,需要防止“香港化”与“化香港”的倾向,坚持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指针,实行“以我为主,借鉴香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一国”——爱国主义为旗帜,承认“两制”——不同社会制度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通过文化交流和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去劣存优,提高各自的文化品位,用中华优秀文化去促进香港(乃至澳门、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彭南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