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军旅文学的转机与希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7月 -> 军旅文学的转机与希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陆文虎 1997-07-31 00:00

军旅文学的转机与希望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军旅文学的转机与希望
陆文虎
新时期以来,中国军旅文学曾经掀起过阵阵高潮。当年,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最早代表军旅文学向中国文坛吹来一阵清风,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也曾引起过全社会的轰动,此后又陆续涌现过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均臻上乘的精品佳作,无论是在文学圈里还是在大众的文学消费中,军旅文学都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军旅文学却逐渐转向沉寂。如此明显的峰谷反差,引诱着我对它进行深长的反思和研究。十分可喜的是,近年来,军旅文学出现了新的转机与希望,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
出现转机与希望的第一个标志是,军旅文学不再画地为牢,自外于中国文坛。
早几年,军旅文学一度落入低谷,踟蹰不前。这当中的原因很多,但是,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不应当忽视,那就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三五年间,军旅文学被人为地画地为牢,过于疏离中国文坛,使得我们一下子掉了队,落后了。而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文学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至少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文学观念更新了。文学具有更加独立的品格,按照美的规律生产。它的审美功能得到大大增强,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得到真正发挥。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更多地把文学当作艺术品而不是当作宣传品来对待。实际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作为艺术品的文学,有时能够起到比宣传品更重要的作用。尽管文学很可能不如政治课那样立竿见影,但是由于文学是通过诉诸情感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从而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基础素质的目的,因此,它的作用带有根本性,能够达到更深的层面、更广的范畴。第二,文学多样化了。历史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文学承担着体现民族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任。但是,由于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多样的,读者对文学的需求也就各不相同。同时,由于作家们的创作个性充分张扬,作品就有了万紫千红、异彩纷呈的景观。现实主义作品几经消长,仍然稳居主流地位;现代主义等探索性、前卫性作品也有一席之地。在文学品位方面,业已形成纯文学、俗文学共存共荣的局面。第三,文学已成为真正的人学。不仅当代英雄的辉煌业绩能够在作品中搬演,而且那些小人物、普通人的散淡生活也能够在文学中得到表现;不仅叱咤风云的激烈壮怀能够在作品中展示,而且悲欢离合的儿女情长也能够在作品中叙说。第四,文学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学不仅注重社会效益,也开始注意经济效益了。文学的创作固然重要,文学的经营也是应时之需。事实证明,真正既有艺术独创性,又能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社会效益好的作品,其经济效益是不会错的。第五,中国文学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同世界文学形成了全面的交流态势。国际互联网络的兴起,各种数字式记录和传输媒介的飞速发展,使这种交流的即时性成为可能。当今我国的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人民的文学,军旅文学理所当然地应当是其中的一部分。军旅文学只能是我国改革时代文学主流的一部分,它不应当有另外的流向,也不应当成为支流。军旅文学只是文学主流中写了军人或由军人所写的那一部分。因此,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说,军旅文学都只能是文学的一部分。军旅文学首先应当是文学。文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军旅文学如果只记得自己是军事题材的,却忘了自己是文学,就不可能进步和发展。事实上,我国的文学事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正在同步发展,文学越来越紧跟时代、贴近生活。因此,军旅文学自外于中国文坛,实在是不智之举。可喜的是,近年来,军旅作家们更多地与军外作家加强了联系、协调和沟通,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风气正在形成。
这中间,有几部较好的长篇小说脱颖而出,保持着与国内文坛同步发展的态势。韩静霆的《孙武》以史笔为诗,以诗心记史,其浪漫主义的写法为历史小说开了新生面。他的粲然妙笔把司马迁《史记》中的寥寥四百字,经过渲染铺叙、腾挪跌宕,生发一千倍,完成了四十余万字的大制作。朱苏进的《醉太平》是一部严肃的作品。作者对时弊深恶痛绝,乃沉恸乎言之,语虽峻刻,但是,谁又能否认书中的人物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呢?乔良的《末日之门》则别出心裁,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熔国际政治、军事传奇和科技新知于一炉,让我们提前进入了对未来战争和社会的思考。因其内容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期待,其假定性反而吸引了不少读者。朱秀海的《穿越死亡》具有较强的震撼力。作品以战壕的真实,表现了战争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冲击,描绘了人在直面死亡的瞬间如何战胜自我,揭示了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秘密。这几部书的共同特点是,视界开阔、思路奇创、富于建设性。
出现转机与希望的第二个标志是,曾经多年受到忽视、处于自流状态,曾经多年彷徨、心怀抱怨情绪的军旅作家队伍,已经开始重新集结,一场新的文学总攻正在酝酿当中。
有一段时间,军旅文学被认为可有可无,或者被当成小儿科。于是,作家中便有人感到失落,有人意气难平。在一些作家辛勤劳作并取得可观成绩的同时,另一些作家却始终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总是在那里怨天尤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其实,就全局来说,繁荣是等不来的;就个人来说,作品是靠自己一字一句写出来的。更多的作家认识到,当务之急是迅速调整创作心态,努力解放文学生产力。
诚然,文学是更多地体现了作家个人色彩的个体生产活动,但是,创作其实也并非纯粹的个人行为。一方面,如果文化部门对作家不组织、不动员、不管理、不安排活动、不开展正常的文艺批评,这种漠然的态度,就会有意无意地伤害作家的创作热情;另一方面,如果作家长期不参加酬唱应和、琢磨切磋等以文会友的活动,也会钝化思想的深刻性,弱化作品的表现力。有感于斯,1994年底,总政文化部组织一批较有创作潜力的军旅作家聚集一堂,畅所欲言,认真研讨发展军旅文学的大计。此后又组织各类座谈会、笔会等有十几次之多。新的发动收到了实效,作家们决心接受时代的召唤,不错过历史的赐予,积极投入到创作当中去。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作家们的血热起来了,劲鼓起来了,面对着现实,憧憬着未来,他们不再止于坐而论道,也不再彷徨犹疑,整个创作队伍开始骚动,热气腾腾的,充满生机。
全国从事军旅文学创作的作家不过一二百人,大部分在军队。几年来,他们辛勤耕耘,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其中不乏佳构杰作。长篇小说有黄国荣的《兵谣》、刘增新的《美丽人生》、简嘉的《兵家常事》,报告文学有江宛柳的《没有掌声的征途》,散文有金辉的《西藏墨脱的诱惑》、张为的《四海之内》等,作品的思想性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作家们对党、国家、军队和人民满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紧紧跟随改革的鼓点,大力弘扬了主旋律;他们的作品充盈着生气,洋溢着激情,篇篇都是英雄诗,件件都是正气歌。这些作品以自觉的时代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审美的角度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作出了有独特个性的反映和概括,具有强烈的感召和激励作用。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小说和报告文学应运而生。还有一些军旅作家致力于反映军队现实生活,举凡部队的作战训练、抢险救灾、官兵生活和军民关系等等,新时期军队的新姿新貌,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几部反映我国军事科技战线和高技术部队成长发展的作品,如徐剑的《大国长剑》、苏方学的《原子弹四部曲》等,或振聋发聩,或感人肺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第一战斗力,高科技领域理所当然地被文学所表现。
十分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这些新创作的作品,在艺术手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各具特色。既有以塑造人物、编织故事见长的,也有通过瑰丽奇谲的描写寄寓哲情覃思的;既有以磅礴大气舒卷历史风云的,也有以鲜活细腻刻画当代军人风貌的;既有对语言、技巧的创新,也有对意境、情韵的孜孜追求。作家的观察视界开阔了,表现手段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厚实了,艺术品位提高了。
出现转机与希望的第三个标志是,军旅文学正在顺应时代的要求,开辟新的道路,培养新的作家。
唐代文豪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他一生高标的文学主张,也是他创作经验的总结。应当说,所有的伟大作家都是表现了时代精神的,一切不朽的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带着鲜明的历史印记。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屈原、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还是外国的荷马、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莫不如是。这些写下传世之作的大文学家们都无缘见到中国在20世纪崛起的雄姿,更不可能想象今日世界的格局和中国的变化。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历史大发展、社会大进步、经济大腾飞、观念大变革的新时代。对于作家们来说,毫无疑问,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作家们只有强迫着自己去认识和熟悉这种全新的、充满刺激和活力的现实生活,并且满怀激情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录下这巨大历史洪流的轰响,才算是没有辜负我们所亲身经历的这个伟大时代。而要正确把握时代,又谈何容易?有多少新生事物需要认识,有多少陈旧观念必须更新,有多少崭新问题应该研究,又有多少过时理论有待清理!程童一等人合著的《开埠》展示了中国近现代都市的发展史,有一定的哲学蕴涵、文化意味和认识价值。黄传会的反贫困系列报告文学声情并茂,引人瞩目。黄传会在反映人民疾苦的同时,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琪是近年来较为活跃、也较为扎实的一位新作家。他的中篇小说《苍茫组歌》写红军长征,真情灌注,有历史感,人物塑造典型,能够撼人心魄。任真的报告文学新作《边关》,以散文笔法和诗的意境,表现某边防团官兵们平凡而伟大的业绩,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在使报告文学回归文学本体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平心而论,军旅文学在近两年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也有了一个好的势头。但是,毋庸讳言,其中的精品还是太少,军旅作家们还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祝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查看完整版本: [-- 军旅文学的转机与希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