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选择的是军人的价值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7月 -> 我选择的是军人的价值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国荣 1997-07-31 00:00

我选择的是军人的价值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作家笔记

  我选择的是军人的价值
黄国荣
有人说,军事文学离开了战争就没有文学。这话不无道理。人类历史是用战争来记录的,人类发展史实际是一部战争史,军事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的事实也是如此。50年代的《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等一大批军事题材小说的繁荣,是因为那批作家亲身经历了战争,参与了战争;80年代初以《高山下的花环》、《西线轶事》、《凯旋在子夜》为标志的军事文学再度的辉煌,是作家们直接感受了那场边界战争。
当今,世界已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军人的价值似乎已不再引人注目,因此,以军事文学为追求的作家越来越少。
和平时期的军事文学是否真的就没什么可写?这种认识的偏颇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发现、如何理解、如何表现和平时期军人的价值。我体会到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生活的态度。真诚是发现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前提。如果缺乏真诚,即使生活向你展现五彩光环,你也会熟视无睹,最富有艺术气氛的人和事也会从身边溜走。例如,一个即将复员要到美国去继承爷爷遗产的战士,写血书要求上前线,以致献出年轻的生命。一个战士突然失踪,指导员追到战士家乡,战士光着脊梁在责任田里割麦子,指导员无言地脱下军装与战士一起收麦子。这样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只有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到。
另一个是写作的着眼点。我个人以为每一个作家表现生活、反映时代时都有各自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譬如鲁迅盯住的是国民精神,即民族的脊梁;郭沫若一生思考的是民族文化;茅盾和巴金着眼的是社会发展。我选择的是军人的价值。
军人的职业本身是一种矛盾。军人的使命是维护和平,军人的职业却是学习战争,研究战争,参与战争。目的是和平,手段却是屠杀和毁灭。军人的灵魂和性格就是在这种矛盾的磨炼中铸就的。
奉献是军人价值所在。明知是尽义务,津贴费只够买两盒烟,所练的军事技术也不是终身专业,可还是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单调重复的苦练;明知自己推演的一个个作战预案一辈子都用不上一回,跋涉的可能是没有掌声的征途,可还是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倾注。用一句形象的话说,他们是“引而不发”,“备而不战”。有的引一辈子不发,备一辈子不战。正是由于他们的“引”和“备”,才有今天的安定与和平的生活。可以这样说,战争年代军人奉献的是生命,和平时期军人奉献的是青春。
军人首先是人,他同样是生活在社会中有七情六欲的社会人。他也有理想、有追求,他也需要爱情和友谊,他也会碰到灾难和矛盾,他也有喜怒哀乐生离死别。我的老部队曾有过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他当兵一心想当一个好兵,当官一心想当个好官,他曾经被树为“标兵”和“模范”,结果他最后被判了两年徒刑,原因是他想为部队为群众做好事而被骗子骗走100多万元群众的血汗钱。这个人物对我震动很大,他在我心中活动了10余年。原来想写一个中篇,终觉不成熟。去年我写成了长篇《兵谣》,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各界的好评。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于写了一个有生命的人物——古义宝,写了他的命运。他被评论家称为一个时代的典型。
和平时期的军事文学需要我们作家投入更多的心血和热情,而在创作过程中,我觉得要想写好,就必须真诚地拥抱军人平凡而伟大的生活,探求军人无私奉献的宝贵价值;军人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最纯正、最无私、最高尚的精神启迪,而且更会给我们的文学带来尤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查看完整版本: [-- 我选择的是军人的价值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