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长篇军旅小说的新收获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7月 -> 长篇军旅小说的新收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徐怀中 1997-07-31 00:00

长篇军旅小说的新收获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长篇军旅小说的新收获
徐怀中
在我的印象当中,北岳文艺出版社向来对扶持出版军事题材图书有着特别的热情。记得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新时期的军事文学刚刚启动不久,他们就派出了富有经验的资深编辑高鲁同志专程来到北京,找到部队一些老同志约稿,此后不久,便陆续出版了寒风同志的长篇小说《淮海大战》等一套丛书,对当时军事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九十年代初,北岳文艺出版社又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组织编辑出版了反映我军历史上著名战例的四卷本二百余万字的《百战图》,由张震上将作序,还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一家地处外省的地方出版社,能以如此长期持续不断的热情来关注军事文学创作和军事题材图书的出版,在全国出版界也是不多见的。仅此一点,我作为一名老兵和部队文学工作者,就对北岳文艺出版社心存亲切感和默默的谢意。
八九十年代之交以来,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学环境的急剧变化,文学的发展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军事文学也不能例外,它在八十年代中期的繁荣景象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成了渐渐远去的历史背影。近年,为了重振军事文学的雄风,部队各级文化领导部门、各大单位创作室、军队出版社等方方面面都在出主意想办法,也出台并且正在落实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据我所知,这两年借着江泽民总书记提倡抓长篇、影视、儿童文学“三大件”的东风,全军组织了一批作家开始主攻长篇创作。今年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已经推出了首批六种,这无疑是一个好兆头。根据以往的经验,军事文学的创作,适当地采用一下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集团运作方式,往往还是能奏效的。这也可以算是军队作家的一种整体优势吧,而这个优势又是由军队自身体制所决定的,它有利于凝聚队伍,激发斗志,协同攻坚。七十年代末期,总政组织全军作家分期分批到南线体验生活从而产生了一批好作品,就是一次“集团冲锋”的成功“战例”。在当今军事文学普遍不大景气,作家们有点呈“散兵游勇”状态的情势下,以组织丛书等形式来召唤大家,也不失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有效办法。它有可能打破沉闷,开创新局面。但是,真正当全军的多数作家都动起来了,尤其是有相当一部分投入长篇创作之后,仅仅靠为数有限的几家军队出版社的配合还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需要“军民共建”,联手“作战”。当此之时,北岳文艺出版社的同志们能主动和部队作家合作,确实让我感到了三分意外和七分欣喜。
现在,经过作者以及编辑同志一年半的辛勤劳动,长篇军旅小说“金戈丛书”首批《遍地葵花》、《飞越盲区》、《无帆的海船》、《风卷旗》、《准备离机》等五种很快就要和读者见面了。在我看来,这套丛书的突出特点是一个“新”字。一是作者队伍新,陈怀国、石钟山、赵建国三位都是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军旅小说新秀,徐锁荣、宿聚生两位虽然略为年长,但也还属于新近“杀”出来的。这些年来,我多多少少地接触过他们的一点小说作品或影视作品,感到他们都有扎实的部队生活体验,在艺术上也各有自己的追求,并且正在逐渐趋于成熟。这次,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尝试长篇创作,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准,实现了对各自以往创作的总结或突破,确实可喜可贺。他们以新人的阵容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手笔、新的气象和新的生机。二是作品内容新,五部长篇不仅分别取材于陆军、海军、伞兵、飞行员和军队院校,显示了题材的多样性,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它们大都侧重于通过九十年代的军营生活,揭示出当代军人的新的追求、新的渴望、新的情感世界和新的精神风貌。军事文学创作的新人和新的军事文学人物形象,二者恰恰是当前振兴军事文学大业所期待的,是军事文学在二十一世纪持续发展的长远保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对我们的军事文学更有信心。为此,我要衷心感谢几位作者,感谢北岳文艺出版社和“金戈丛书”的全体编委,并且希望“金戈丛书”越出越好,办成军事文学的“名牌”和精品,为跨世纪的军事文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金戈丛书”的序言)


查看完整版本: [-- 长篇军旅小说的新收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