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生活第一观众第一——写在“第三只眼睛”播出百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9月 -> 生活第一观众第一——写在“第三只眼睛”播出百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路海波 1997-09-03 00:00

生活第一观众第一——写在“第三只眼睛”播出百期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生活第一观众第一
——写在“第三只眼睛”播出百期
路海波
一九九六年一月五日,北京有线台纪录片栏目“第三只眼睛”播出了它的第一期节目《上大学》。片中那个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孩子张志峰与其家人之间相濡以沫的亲情,农家孩子贫贱不移、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令观众感动得落泪。那期节目,标志着“第三只眼睛”确立的生活第一、观众第一的栏目定位,已使它无论在内容还是表现风格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生活第一”是强调栏目应该热切关注我们火热的现实生活,创作者应该潜入生活的深层,从现实中去发现最值得表现的新鲜事物和人物。“观众第一”是强调纪录片也应该和能够按照纪录片自身的艺术规律讲精彩的故事。“生活第一”和“观众第一”的提法都不仅仅是手段,乃是非常明确的根本目的。而栏目所以定名为“第三只眼睛”,是因为国内外影视界向来把摄影机称为艺术把握生活的独特眼睛,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眼睛。因此,“第三只眼睛”向来是以不辞辛苦地深入生活第一线,敏于表现现实生活中最新鲜、最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件,发人之所未发为己任,“第三只眼睛”这一栏目正是由此而得名。
“第三只眼睛”精心设计的一段题头语是:“用心去看/每一张面孔/都是一个故事。”在已经播出的一百期节目中,通过“用心去看”,观众已经在荧屏上见识了许多张面孔和许多动人的故事。《决战决口》中子弟兵为灾区人民抗洪抢险时的牺牲精神,令我们钦佩和振奋;《凡人小事》中劳模李金铭助人为乐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使我们感到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社会中,怀有一颗平常心是多么可贵;《守门人》中八十岁的回族老人马福同十多年来为社会管闲事,给各级领导提合理化建议,促成大小好事上百件,并自费举办“为社会管闲事个人展”的故事,使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也有不普通的生存价值。
“第三只眼睛”也关注比较引人瞩目的社会事件,《北京球迷济南远征记》讲述了具有现代文明色彩的新型球迷走向成熟的故事;《北京打击血头血霸纪实》则是“第三只眼睛”与市公安局等单位合作,冒着风险,通过从冬到春的跟踪拍摄,记录和再现了我公安部门为了人民的健康,与一小撮不法分子进行艰苦斗争的故事。
“第三只眼睛”播出一百期以来,始终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应该说,这与它坚持生活第一和观众第一,强调按照纪录片自身的艺术规律讲述精彩生活故事,传达较深生活含义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这个经验,想来对所有的纪录片创作者也不无借鉴意义。


查看完整版本: [-- 生活第一观众第一——写在“第三只眼睛”播出百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