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抓住命运之神——看企业效益观念的树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9月 -> 抓住命运之神——看企业效益观念的树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彦田 1997-09-05 00:00

抓住命运之神——看企业效益观念的树立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发展五年回眸

  抓住命运之神
——看企业效益观念的树立
本报记者王彦田
李翠花,在河北省一家帆布厂一干就是16年,多次被评为先进职工。4年前,企业经营难以维持,她同一批职工一起下了岗。李翠花不灰心,不等待,从摆地摊开始,办起了小服装厂。企业越办越大,现在不仅她有了新的岗位,她所在的服装厂还吸收了120多人就业。
这是我国职工在改革中转变就业观念的一朵浪花。我们在看到职工就业观念逐渐适应市场就业新机制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正是在不断精减人员中提高了经济效益。办企业就要讲效益,就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效益第一,这已成为主宰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运之神。
前几年,企业还以职工人数多为骄傲,因为那时“人多是老大”,多多益善。近几年,企业介绍自己时,着重介绍的销售收入、营业额,介绍资产规模以及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是一个有着深刻意义的变化。国有企业的管理因效益观念的树立在变,用人观念因效益观念的树立在变。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国家实行了充分就业的政策,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不匹配,这种充分就业是一种低水平的,或者说是一种以牺牲企业劳动效率和效益为代价的充分就业,在企业形成大量冗员。
据劳动部等有关部门调查分析,国有企业冗员在12%以上,有的企业高达20%到30%。存在于国有企业内的几千万富余人员,每年的支出不低于1000亿元。这是导致国有企业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
从落实企业自主权改革开始,企业用人自主权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国有企业真正自觉地通过分流富余人员增效,还是在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企业从依靠政府计划求生存转到依靠市场求生存,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
1992年国务院领导视察煤矿时指出,煤矿亏损、效益差的根本原因是用人多,一切吃煤的“大锅饭”。扭转亏损局面必须减人分流。用原来1/3的人搞煤炭生产,用2/3的人搞多种经营和后勤服务。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富余人员压力最重、困难最多的煤炭行业减人增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从1993年到1996年,国有重点煤矿就精减分流了70多万人,多种经营迅速发展,企业亏损大幅度减少,不少企业每年减亏都在1亿元以上。盈利企业增多,煤炭经济形势出现了良性发展的好势头。
效益第一,不仅反映在企业用人方面,它已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宗旨。投入无效率、低效率等违背效益原则的事不再畅行无阻。
我们看到,企业不再单纯追求投入越多越好,摊子铺得越大越好。中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800万吨炼油能力改造时,初次优化方案为投入90多亿元,和同类改造项目相比,这一投入产出之比已经是合理的。由于企业效益好,信誉好,银行纷纷愿意提供贷款。但该公司经过反复论证,不断优化改造方案,最后把投资降到70多亿元。公司领导说,“贷款来的容易也不能随意用,因为贷款不是白用的。贷的越多,还的越多,利息也多,容易形成包袱。”正是有这种效益观念,镇海炼化公司的多项效益指标在中石化系统名列前茅。
企业讲效益还表现在资产经营中。济南轻骑集团是摩托车行业的优势企业,近年来已经兼并了十几家企业。在兼并中,它们不是什么企业找上门都接受。不少地方提出把企业资产无偿划拨给轻骑集团,但不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资产,他们也不要。因为白要了会闲置,闲置就是无效资产。企业在兼并中,如果吃进一些不符合自己发展路子或与自己优势产品不关联的资产,最后可能被拖垮。
“效益第一”的观念,已经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方面。走内涵发展为主的路子,盘活存量资产,调整结构,其目的都是一个,把新增的效益抓在手,把潜在的效益挖出来。有了效益,才有一切。否则,我们只能做无用功,花无用的钱。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道路上正在向一切领域要效益,要财富。效益第一,将把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带上一个个新台阶。(附图片)
压题照片: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以竞争机制推动全员岗位技术培训,调动了广大青工学技术的积极性。图为青年电工一丝不苟地检修设备。吴朝仁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抓住命运之神——看企业效益观念的树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