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总书记的希望变成了现实——福建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7年09月 -> 总书记的希望变成了现实——福建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梅永存潘帝都 1997-09-04 00:00

总书记的希望变成了现实——福建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纪实

第2版(经济)
专栏:

  总书记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福建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纪实
新华社记者梅永存本报记者潘帝都
1994年6月下旬,江泽民总书记深入福建省30多个基层单位进行了为期6天的实地考察,沿途看到改革开放给八闽大地带来的变化,总书记感到由衷的高兴。离开时,他殷切希望福建省要“发扬成绩、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特别是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3年过去了,3200万八闽儿女立足实际,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经过不懈努力,使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变成了现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
在福建32万个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55个,其它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以及三资企业。这些像繁星般遍及八闽的小型企业,在经济发展初期是福建繁荣的象征,为福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不活、规模偏小,逐渐被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所吞没。为了使小企业发展壮大,福建省及时提出了“抓大放小”、“立支柱、上规模、创名牌、争一流”及实施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战略,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步伐。3年过去了,人们看到,如今福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确立。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集团已超过了250家,在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林产品加工等行业,集团公司开始唱主角,已改制的94家规范化的股份公司以原有的20亿国有资本就带动和引导了340亿元的国有资产;小企业放开搞活形式多样,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小企业的改革面达50%。去年全省各类联合、兼并的企业达500多家,今年上半年又有400多家劣势企业被优势企业兼并。
以构筑新体制为目标,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也基本形成。福建价格改革和商品市场发育早、步伐快、覆盖面广,绝大部分价格已经放开,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市场调节价已达95%;农副产品收购中,市场调节价占70%;全省统配物质种类只剩下11种,价格的市场化使商品资源的配置趋于合理。金融市场稳步发展,投融资形式日趋多元化,市场秩序不断改善。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去年累计交易额达2985亿元。产权交易市场走向成熟,已成立了福建省、厦门和泉州3个产权交易中心。土地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力市场逐步发育和完善。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福建省政府机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国有资产营运体系正在构建,全省成立了30多家国有资产营运公司,授权资产达58亿元。6家政府专业管理部门已成建制地转为经济实体。养老、医疗保险形成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保新模式,约有170万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社会救济形成了企业在职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线、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线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等三线保障。
  外向型经济生机勃勃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利用国家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挥区位、侨台、特区等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的全方位开放方向发展,福建发展外向型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认为,福建省要保持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处于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出台、侨、特、海优势,必须克服自身的劣势,而福建省最大的劣势就在于投资硬软环境欠佳。为了改善投资硬环境,从1994年开始,福建省举全省之力,广泛筹措海内外资金,实施了公路“先行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建设,集中力量新建、扩建了一批能源、交通、通信等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投资69亿元的水口水电站并网发电,投资30多亿元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成通航,集装箱吞吐量名列全国第四的厦门东渡码头投入使用,全省最大的火电厂厦门嵩屿电厂投产,福厦漳高速公路、横南铁路、漳泉肖铁路可望年底通车,使福建投资硬环境大为改善。
改善投资软环境就是营造一个“安全、方便、盈利、守信”的投资环境。厦门经济特区在移植、融合国外合理机制和管理经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福州市推出了审批外资项目“一栋楼办公”等改革措施,方便了海内外客商来榕投资兴业;漳州出台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纳入法制化轨道;泉州则大力推进多层次的改革,组织力量对增加投资办事环节、税外收费等进行清理,建立和完善为外商投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全省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和旅游度假区等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92年至去年的5年中,福建省累计签订外商投资合同1.5万项,实际利用外资近165亿美元;至去年底已开工投资的外资企业有1.6万家,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9.6%,三资企业新增产值占全省乡及乡以上新增工业产值的5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去年突破了100亿美元,居全国第五位,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2%;闽台经贸合作成果显著,福州、漳州等地与台湾的农业合作不断拓展,国家级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有望成为祖国大陆农副产品进入台湾的基地,台商来闽置业经商越来越多,一些大项目应运而生。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八闽儿女牢记江泽民总书记的谆谆告诫。3年来,从推广三明市“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经验,到抓石狮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城试验点、福州创建文明省城、厦门创建文明特区、武夷山创建文明旅游区;从推广漳州110、龙岩120,到将乐县高塘村“创十星、评十户”;从学习“税务铁人”袁庭钰,到学习人民的好干部林炳熙,福建已形成了多层次、点线面结合、覆盖面广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出现了争先创优的创建热潮。全省已涌现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11个、先进县城27个、省级文明单位876个、地县级文明单位1632个、省级文明标兵30个。福州市以“增强省会城市意识,争创一流业绩”为动力,狠抓市容卫生整治、市区内河治理、市政道路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文明安全片区创建等;龙岩开展一月一个卫生日、见面一句文明语活动;莆田大力整治“脏乱差”。厦门市制定了50多部涉及精神文明方面的法律文件,推动精神文明走上规范化、法律化轨道。在广大的农村,则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将创建文明城镇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
福建省各窗口行业还普遍推行服务承诺制,开展“青年文明号”、“行业树新风、岗位学雷锋”、“创建国有商业放心店”活动。今年初,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满意服务、情暖八闽”主题活动,省里倡议在全省党政机关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活动,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对正在全省上下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围绕解决文明语言、环境卫生、服务质量、交通秩序等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福建省制定出一整套良好的运行机制,做到有竞赛、有检查评比、有监督。全省公安、卫生、交通、税务等15个窗口行业开展了“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4个多月来,公布了300多个示范点,通过22个行业主管部门内部自查自纠,初步树立了窗口行业的文明形象,群众满意度大为提高。


查看完整版本: [-- 总书记的希望变成了现实——福建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