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此事古难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7月 -> “此事古难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范敬宜 1998-07-31 00:00

“此事古难全”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此事古难全”
  范敬宜
  不久前,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引用了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句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蕴含的一种哲学思想,可以启发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工作、生活中的不完善性。
  中央领导同志的这番话,是从法律谈起的。他说,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必须具备高度的严肃性和完备性,制定各项法律必须十分严谨、周密。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法律的完备性也不可能是绝对的。有些法律条文在制定的当时是完备的,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发现不够完备了,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加以修改和补充。要求一项法律在制定时就做到完美无缺,一劳永逸,“此事古难全”。
  法律如此,其他事情何独不然。从哲学上讲,世界上任何事物,“全”都是相对的,“十全十美”,“完美无缺”,“几全其美”,只能是一种要求或者追求。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把事情办得更完美、更完善、更完备,却绝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完善、完备。这不仅因为任何事物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因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还因为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必然有弊,有得必然有失。“心想事成”、“尽如人意”的事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然而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刻意求全、求全责备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比如,人们都拥护改革,希望改革给国家带来更加光明的前途,给个人带来更多的实惠,可是很少想到改革的困难和曲折,想到改革要付出那么多代价。事实上,改革既然是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就必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问题是要看利大还是弊大,得多还是失多。在兴利除弊的过程中,肯定要遇到一些阻力,经受一些摩擦,承受一些痛楚。这好比动手术,医生的手段再高明,病人也难以避免出一点血,受一点苦。没有这个过程,就换不来健康的恢复。因此,生活中恐怕很少有人因为怕疼怕出血而拒绝手术。改革也是这样。当前出现下岗职工较多的现象,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就不能建成现代企业制度。又要兴利除弊,又怕作出牺牲,这样的“两全其美”,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当然,我们的工作要做得更加稳妥,努力把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感谢近千年前的大文学家,在深刻观察事物发展规律之后,用诗的语言概括出那么一个朴素的哲理,给后人留下一个可供纵横驰骋、开拓襟怀的思想空间。经常吟咏一下“此事古难全”,有助于我们在境遇不如意的时候多一点辩证思维,少一点烦恼困惑。


查看完整版本: [-- “此事古难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