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公共感情:诗人和自己的祖国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7月 -> 公共感情:诗人和自己的祖国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殷实 1998-07-31 00:00

公共感情:诗人和自己的祖国

第10版(大地周刊·文学观察)
专栏:

  公共感情:
  诗人和自己的祖国
  殷实
  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诗人们与自己祖国的精神联系,永远是诗歌的一个传统。中国新时期诗歌的卓越实践并未丢弃这一传统。然而近年来,诗歌中已稀有这样的声音,人们看重个性与自我,一切都前所未有地内在化、隐秘化了,一些人追逐典雅文风,热衷于描绘意识活动的纷乱轨迹,或者是将职业化了的“语言”不断地加以提纯。
  不过那种乐于把诗歌的公共性乃至战斗性视为其美学要素的声音也没有停息。这种舍弃“小我”而执著于社会历史,突破文本和语言世界而面对现实人生的吟唱,也还是固执地与各种形式的前卫主义、学院主义和试验主义并存着、坚守着。最近读到的几部出自军队诗人之手的诗集,我们又一次听到了这执著而强劲的声音。
  《简宁的诗》的最后一辑是“五首有关战争的长诗”,实际上这也是近年来军队诗人所写下的有关战争的优秀诗篇。《垓下》、《反风景:秦时明月》都是对古代战争和军人的透视和关注,这种透视和关注因现代诗歌无所不至的语言触须的敏感而充满了焦虑。“故乡的歌唱是他最凶猛的武器”,这显然是对那个鲁莽武士得意之作的改写,为的是让我们领略某种因故意曲解而变得悲凉和荒诞的战争意味。对于战争中著名的失败,诗人简宁更以机智的眼光从反面加以扫视:“老虎的世纪结束了/老鼠的世纪开始”。与以往被崇高化、神圣化了的闪光语词不同,简宁在诗中最热衷于捡拾的是海藻、落禾、泥土、鸟羽、水等词汇,这些更具物化特征的词所对应的是战争所创造的冰冷与寂静,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使向来充斥于战争诗歌中的人为的激情与浪漫减退了。冉炜君《漂流者的胡须》中,关于战争、大地和生命的诗篇出手不凡。正如诗集标题所示,这位作者的诗歌观念中,也是包含了“语言”成分的,但却不是到了纯粹试验的地步,她只不过是将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和人生经验经由“语言”而转化了,因而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晦涩与沉思。对诗歌(形式)语言的提纯如果不是被包含在对人类共同命运表达的信念之中的话,这些“提纯”了的语言就有可能变成符咒或字谜游戏,那些乖戾的“语词”和繁杂的“修辞”后面的“个人”就会如同怪物般难以被我们理解。朱建信在《苍穹之旅》中屡屡将“我”与军人、飞机乃至航弹进行置换。张春燕的《梦你一生》更须臾不离开他人的精神和生命世界:西路军女兵、“战火中的女性”、兵妈妈、兵妻子……这样的诗歌在很多时候是不会让读者意识到一个诗人的存在的,但这并非由于诗人的自我意识不够强大,或表达不力,而是由于诗人们作了不同的选择。他们对公共感情,对祖国、土地和人民这样一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主题难以释怀,不想放弃,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诗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赢得读者。


查看完整版本: [-- 公共感情:诗人和自己的祖国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