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因特网之都”的大学——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校长默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7月 -> “因特网之都”的大学——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校长默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亮 1998-07-31 00:00

“因特网之都”的大学——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校长默顿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访

  “因特网之都”的大学
  ——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校长默顿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亮
  不久前,’98世界信息技术大会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乔治·梅森大学举行,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名企业家和信息技术专家与会,同时还举办了最新信息技术产品博览会。如此重要的大会为何在乔治·梅森大学举行?记者为此走访了该校校长艾伦·默顿。
  乔治·梅森大学位于费尔法克斯县,距华盛顿也就一个小时汽车的路程。这是一个只有26年历史的州立大学,在美国还称不上名牌学府,但它有一个专门的“信息技术学院”,而且颇有点名气。它还是授予信息技术博士学位的第一所美国大学。
  默顿校长是一位电脑专家,早年在大学获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所以,有人说,我当乔治·梅森大学校长最合适不过了。”他告诉记者,世界信息技术大会在大学校园召开,还是首次。作为校长,他自然非常高兴,因为这既可激发师生们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还可提高学校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当然,这次大会在此地举行,更主要的是因为费尔法克斯县是国际公认的“因特网之都”。
  他介绍说,因特网最初起源于美国的五角大楼。80年代初,里根总统推出“星球大战”计划。为借用大学的科研力量,五角大楼与各大学实现了联网。这可以说是世界因特网的雏形。由于五角大楼靠近费尔法克斯县,“星球大战”计划大大推动了费尔法克斯县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如今,该县及其周围地带的信息技术公司多达2000多个,雇员6万人。其中,100家是因特网服务公司,世界因特网上50%的信息交流就是通过这些公司进行的。难怪这里的电脑人才严重短缺,有1.5万个空位置找不到人。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带动,该县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美国名列前茅。人口只有91万多人,但生产总值高达340亿美元。该县的人均收入为3.8万多美元,比美国的平均水平高出1.4万美元。这里已成为继硅谷等之后的新兴高技术区。
  由此可见,费尔法克斯县正在向知识经济大踏步前进。默顿校长认为,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而教育则是其根本。美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较快、企业竞争力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因为广泛使用了信息技术及设备。“也正是为了适应当地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发展需要,梅森大学在70年代末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技术学院。”
  “我们大学共有11个学院,但信息技术学院是重中之重,”默顿校长说。目前,信息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2850人,其中本科生1150人,研究生1700人。但是,每年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他们刚参加工作,年薪就在四五万美元。
  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格里菲斯也告诉记者,为了招揽电脑人才,有关公司还与学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现在,该院的一半学生是转校生,他们在原来的大学大都学的是别的专业。如果这些转校生成绩优秀,学院就提供全额奖学金,而钱实际上是由公司来出。学习期间,他们可在暑假到公司打工、实习。学院最近又宣布,将这种奖学金制度扩大至由高中直接上该院的新大学生。他说,学院同公司的这种合作关系,使双方都受益匪浅。学院可招来高材生,毕业后他们可以找到好工作,有些人甚至当老板,学院的名气自然就会高起来,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材生来就读。对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雇到很快就能适应工作的专门人才。此外,为了借助该院的科研力量,IBM和东芝公司花17亿美元巨资在附近建立了芯片生产厂。学院同它们有很多合作项目。
  默顿校长还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乔治·梅森大学的整个管理、教学和科研都已实现了信息化。位于3个不同地方的校园早已联网,一位老师授课,3个校园的学生都可同时听讲。对于文理科的学生,校方也设立了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课,这门课目前基本上是选修性的,不久将列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因为现在不管干哪一行,不懂基础电脑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上也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不难看出,乔治·梅森大学的这些做法正是在逐步适应知识经济提出的新挑战。默顿校长最后说,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不能脱离经济和所在的社区,而是要紧跟形势、“面向顾客”,即设法满足公司和学生的需求。
  (本报华盛顿电)


查看完整版本: [-- “因特网之都”的大学——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校长默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