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叙伊合作带来新希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9月 -> 叙伊合作带来新希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志星 1998-09-30 00:00

叙伊合作带来新希望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叙伊合作带来新希望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吕志星
  9月20日,伊拉克设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贸易中心,在关闭长达18年之久后重新开放,标志着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据报道,在此之前,即9月3日叙利亚的贸易中心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重新开放。
  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执政党同属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双方关系在60年代中期一直非常友好。为促进两国经济发展,1968年双方互设了贸易中心。但1968年以后,由于双方在党的领导权、幼发拉底河水分配以及伊拉克石油在叙过境税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关系开始恶化。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由于叙支持伊朗,导致两国断交,双方随之关闭了1968年互设的贸易中心。1991年海湾战争中,叙又反对伊入侵科威特,并派两万士兵协同西方多国部队作战,叙伊两国关系更全面冻结。
  近几年,随着中东形势的发展和该地区力量的分化组合,叙伊都面临着外部的强大压力和国内的经济困难,特别是长期遭受国际制裁的伊拉克,为寻求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争取尽快解除国际制裁,打开同外界联系的渠道,采取了主动改善同邻国关系的措施。伊拉克将改善同叙利亚的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重点。去年,伊派出第一个部长级代表团访叙,表达了改善两国关系的良好愿望。此后,两国经济、卫生等领域的高层领导人互访不断,双方打开了海陆贸易渠道,叙产品通过边境小镇源源不断运往伊内地,保证了联合国“石油换食品”协议的顺利实施。
  两国贸易在互利的原则下迅速发展。今年7月中旬,伊石油部副部长穆萨向外界正式宣布,伊叙两国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达成重新开通自1982年关闭的输油管道的协议,同时,两国就铺设一条日输油量140万桶的新管道和在叙巴尼亚斯港合资修建一座日炼油14万吨的炼油厂继续谈判。这一消息引起美国的反对,认为该项协议违反了联合国1990年对伊拉克制裁的决定,但叙伊两国对此不予置理。
  伊拉克目前石油生产能力达日产230万桶,除6%的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外,其余部分依据“石油换食品”协议向国外有限出口。伊叙油管起自伊北部基尔库克油田,直通叙临地中海的巴尼亚斯港,全长约1000公里,其中600公里在叙境内,输油能力为每日120万桶。由于油管年久失修,部分管道和零部件急需更换,双方将为疏通油管支付八九千万美元。
  叙伊贸易中心的重新开放和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将促进各领域之间的合作。叙新闻部长穆罕默德·萨勒曼在谈到叙伊关系时说,从民族角度出发,为防止伊拉克的分裂和解除伊人民的痛苦,叙利亚同伊拉克存在关系全面正常化的可能。他强调,叙去年5月同伊开始接近是出于捐弃前嫌,实现伊拉克重归阿拉伯队伍的目的。
  叙伊领导人对改善两国关系的言论和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为两国全面改善关系带来新的希望。
  (本报大马士革电)


查看完整版本: [-- 叙伊合作带来新希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