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旅游工程”何以变成“离心工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9月 -> “旅游工程”何以变成“离心工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立新 1998-09-30 00:00

“旅游工程”何以变成“离心工程”

第10版(社会周刊·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旅游工程”何以变成“离心工程”
  本报记者 杨立新
  最近,山东省鄄城县宋楼乡李胡同、侯垓、唐垓、张大人、孙花园5个自然村的村民代表向本报反映,该县在建设孙膑旅游城工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记者为此到鄄城县采访。
  施工缓慢 难以为继
  鄄城县位于鲁西南,是山东省的省级贫困县,经济以农业为主。199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台湾天机法师募集资金,在鄄城县宋楼乡孙花园行政村独资兴建孙膑旅游城。关于这一项目的由来,该县的同志介绍说,鄄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孙膑的故乡,孙膑晚年曾退隐孙花园研著兵书,并葬于此。建设孙膑旅游城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本地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孙花园有千年古刹亿城寺遗址,投资人准备在旅游城里重建亿城寺。孙膑旅游城是以寺庙建筑为主体,同时结合孙膑文化和娱乐场所的旅游新景点。计划投资人民币4.5亿元,工期5至8年。
  1994年秋,鄄城县政府陆续在宋楼乡孙花园行政村的李胡同、侯垓、唐垓、张大人、孙花园5个自然村征地978亩,出让期40年。1995年10月旅游城奠基,由于投资迟迟不到位,建设速度相当缓慢。目前到位资金仅1000万元左右。照此计算,完成1亿元投资需25年。由于土地被征后长期不用,除少部分由投资者雇人耕种外,绝大部分耕地撂荒达3年之久,昔日的良田长满了齐腰深的蒿草。1997年秋,在有关部门过问下,群众开始陆续在旅游城荒芜的土地上耕种。由于旅游城征地面积过广,四周有围墙和栅栏,群众为了进入旅游城种地便把围墙扒了8处豁口。投资人提出投资环境差,无法正常施工,要求堵住豁口,否则不再投资。今年3月,县、乡组织人员去堵豁口,遭到群众的阻拦,两次均没有堵成。目前,孙膑旅游城工程只得暂时停工,大部分施工队已经撤离。
  千亩良田 已非旧貌
  记者在位于鄄城县城东10公里处的孙膑旅游城施工现场看到,旅游城内大部分土地已种上了庄稼,尚未完工的天王殿、圆通殿和孙膑纪念馆散落其间。平坦的土地变得凸凹不平,有3个大坑和两个土丘。大坑是人工湖,有的已贮满了雨水;土丘是用挖湖的泥土堆积成的假山,现在种上了庄稼。记者来到位于大门入口处的孙膑旅游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打开一扇房门,看到屋里放着几张铺着芦席的板床,上面落满灰土,墙上贴着一张4月份的轮流值日表,显然已经很长时间没人办公了。田间小路上,铺着厚厚一层从地里拔出的已经枯干的蔓草。田野里,有一处被旅游城可行性研究报告称作“名胜古迹”的疙瘩庙。它是用青砖垒就的一米多高的小房子,从窄窄的小门探身往里望去,只见到悬挂在墙上的一幅彩绘画像。乡干部介绍说,这就是疙瘩爷,天旱时附近的群众就来此求雨,长年香火不绝。但记者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它的文物价值。
  群众利益 谁来保障
  在旅游城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过路村民。他们反映,群众对旅游城建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地价太低。土地被征时还长着青苗,但村民每亩地仅得到2250元的补偿;二是建设速度慢。征地前对村民的一些许诺兑现不了,群众看不到希望;三是施工中很少使用当地村民打小工。总之一句话,群众利益受损却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补偿。关于地价问题,县里有关领导也认为太低,但又拿不出对群众的补偿意见。因为建旅游城,宋楼乡这5个村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由征地前的1.6亩,下降到1.2亩,有的甚至仅有六七分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李胡同村的村民李登彪告诉记者,他家原来顿顿能吃上白面,且家有余粮,征地后人均只有七分地,只能以玉米面为主食。
  更令村民气愤的是,1995年征地时,乡里采取欺骗手段在征地协议上加盖孙花园行政村公章。就此事记者与掌管公章的会计和当时在场的村干部进行了核实。他们反映,当时乡里把5个村的村干部叫去,说盖上公章即可免收他们的公路附加税,并没有提征地协议一事。事后村民们到山东省土地管理局上访,才得知事实真相。


查看完整版本: [-- “旅游工程”何以变成“离心工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