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桂西僮族自治区农村新面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09月 -> 桂西僮族自治区农村新面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覃应机 1954-09-29 00:00

桂西僮族自治区农村新面貌

第6版()
专栏:

桂西僮族自治区农村新面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广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覃应机(僮族)
桂西僮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反动统治时代深深遭受民族压迫和地主阶级压迫的痛苦,为了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早在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年,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左江右江一带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前仆后继地坚持着艰苦斗争。一九四九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西,全区各族人民从黑暗的深渊中得到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长期被歧视、被遗忘的僮族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实行了区域自治,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解放后不久,我区即逐步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运动。首先是取得剿匪和反恶霸斗争的胜利,根绝了历史性的匪患,社会秩序出现了从来未有的安定,人民生命财产有了保障;接着又开展了群众性的减租退押运动,大大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要求和各民族自愿以及同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赞同下,首先是在汉族、僮族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最后于去冬今春在汉族、僮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及边缘地区进行土地改革。现在全区八百多万人口地区,已全部胜利地结束了历史性的土地改革运动。
经过土地改革,农村的面貌起了根本的变化。过去农民连脚踏的石头都是地主的,山场、森林也是地主的,现在这些都重新回到农民手里。过去骑在各族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地主阶级彻底被打垮了,农民真正成了农村的主人。群众经过对地主阶级的斗争,觉悟性和组织性大大提高,普遍地组织起来。过去受人统治、压迫的少数民族,现在都有了本民族的干部来管理自己的事情。在斗争中还有许多经过锻炼出来的各民族积极分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过去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各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在总路线的照耀下,各族农民热烈响应了“组织起来”的号召,互助合作运动在农村蓬勃地开展起来。现在全区已建成农业生产合作社二百一十一个、常年互助组五万多个、季节性互助组十四万个,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农民总户数百分之五十五点八。由于实行了互助合作,解决了生产上、生活上的许多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高涨,改变着农村的面貌,也改造着农民自己。据八十二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年头糙田收成统计,都比去年早稻增产三成以上。邕宁二区联兴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年的早稻比去年增产八成多。互助组也普遍比个体农民增产。这些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充分教育和鼓舞了全体农民。“搞好生产,争取转社”已经成为群众普遍的要求。全区计划今年秋收前后再建农业生产合作社五千七百九十个,并重点试办林业、畜牧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把土地改革中分得的斗争果实投入了生产,又把丰收的粮食投入再生产,农民还从人民政府得到了大批救济、贷款,购买耕牛、农具、肥料。如马山县东良乡土地改革刚完成即买进耕牛四十二头和三百件农具。武鸣县林培华农业生产合作社从组织互助组以来,年年都增加了生产投资。自治区人民政府一九五三年前后就发放社会救济款二百六十亿元,农业贷款一千九百一十五亿元。这就使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农民也有条件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革,逐步改变历史上遗留的落后面貌。一九五三年又开展了群众性的抗旱防旱运动,全自治区新建和修复小型水利三万零一百五十处、中型水利八处,建成了大型的可灌溉十八万亩的塘来水库和西云江水库,全部水利共可灌溉一百一十五万七千多亩田地。许多地区群众都积极改进耕作技术,挖掘土地潜力,将旱田变水田,一糙田变两糙田,冬种也普遍开展起来。据十五个县的统计已有百分之四十的一糙田变两糙田,去年冬种面积达五百万亩,增加了粮食的储备,有效地解决了春荒问题。山区也已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落后状况,由没有农具到添置农具,将木制农具换成了铁制农具。
正由于逐步改变了农民旧有生产组织形式,以及改进了耕作方法,我区各种作物都获得连年的丰收。全区粮食产量一九五三年超过了解放前水平百分之三十,已解决历史性的缺粮问题,并能有部分粮食外调,支援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今年早稻收成甚好,玉米也获得丰收,晚糙禾苗生长繁茂,各族农民现在正积极劳动,以超额完成增产任务。
各种作物的丰收,带来了农民生活的改善。在反动统治时期,我区很多群众终年累断筋骨,流干了眼泪,还靠着木薯、野菜充饥,逢年过节还见不到一两盐巴,终年缺衣少穿,甚至一家人才有一条裤子。这些痛苦生活现在已一去不复返了。隆林县各族联合自治区的民族乡磨俄屯的十九户苗族,过去长期受着“冷”“饿”“病”的折磨,解放后他们辛勤地耕作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一年比一年增加。解放前全屯每年生产的粮食最多为三万多斤,一九五二年增至四万多斤,一九五三年增加到六万多斤,解放前全屯只有几头耕牛,现在已有二十九头耕牛,还有十匹马,并且家家都养有一只到三只猪。随便你走进那一户人家,人们都可以看见挂在屋梁上的玉米棒子和稻谷穗子,他们现在每天都能吃得上一顿干饭和两顿稀饭了。如百色县罗甫乡,现在不但家家吃得上盐,而且每家都能存上二、三十斤盐,男女都穿得上新衣服。
解放前我区病疫长期流行,疾病和穷困交织在
一起,被认为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劫运。几年来由于群众生活状况改变,开展了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展开了预防工作,现在全区已基本制止疟疾、天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的流行,改变了过去
“稻谷黄、病满床”的现象。过去妇女生育就像一种不祥的征兆,难产夺去了不少母子的生命。现在这种状况已在逐步改变,新法接生已经逐渐地推广了,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从根本上扭转过去“只见娘怀胎、不见儿行路”的悲惨情况。由于疾病减少,几年来各地人口都有了增加,东兰西山瑶族自治区,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统计全区人口比解放前增加百分之八强,弄林乡的六十九户瑶族,解放后就增添了三十个小孩。
各族人民学习文化的要求也日益高涨。各地人民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自动地积极建校,过去没有学校的地方,现在建立了学校,过去没有机会上学的苗、瑶人的子弟,现在已有二万五千多人上学。现在全区在学的中小学生已达一百一十万五千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百分之十二点九,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落后状态正在一步步地消除。
民族自治区的建立,以及经过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更加促进了民族团结。几年来在一系列运动中解决了很多民族纠纷。有的地区两寨之间,因历史纠纷长期都不吹“芦笙”(侗、苗族人民歌舞娱乐用器);解放后,由于受到一系列的团结教育,和谐的芦笙又吹起来了。许多汉、僮族农民群众还自动让出荒坡给地少的瑶族农民耕种。天峨县桂花乡农民见甘洞乡瑶族农民地少,连有泥土的石头缝里都种了玉米,便自动划出三十七个土山给瑶族农民耕种。凤山县隆深峝有二户瑶族、八户僮族农民,解放前这乡的地主利用一块土地挑拨瑶、僮两族农民闹不团结,两族人民朝夕相见,连一句话也不说。解放后,隆深峝瑶族农民认识到过去的不团结应归罪于地主阶级,向地主阶级进行了斗争。穷苦的瑶、僮两族农民分得了土地、耕牛及农具,从此民族团结互助代替了民族歧视。去年冬天,隆深峝瑶、僮农民在总路线的照耀下,二户瑶族、八户僮族打破了历史上不互助不帮工的习惯,组织了一个互助组,有困难互相帮助解决。由于他们共同积极生产,今年早玉米增产一千多斤,比过去那一年都好。他们都认为这是民族团结的果实。这种民族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事实。已是全区普遍的新现象。
我区每一个人从亲身体验中都懂得今天美好的生活不是凭空得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各族人民回忆悲惨的过去,看看现在,憧憬着美好的将来,更对共产党寄予无限的信任和支持;对毛主席百倍的爱戴。许多群众在自己的祖宗牌上贴上了毛主席像,朝夕瞻仰。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永远跟着毛主席走,就是幸福和光明,已成为全区人民共同的誓言和信念。


查看完整版本: [-- 桂西僮族自治区农村新面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