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土家社饭香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10月 -> 土家社饭香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甘茂华 1998-10-30 00:00

土家社饭香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多味斋

  土家社饭香
  甘茂华
  鲁迅先生写过社戏,说的是浙江绍兴的民俗风情。我要写的社饭,是鄂西南土家族人的饮食文化。离开家乡后,每逢清明前后,我母亲总要托人给我捎些社饭来。我明白老人家的心意,一是她晓得我爱吃糯食,二是她叫我不要忘根忘本。社饭,土家族人的特色佳肴。
  何谓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俗称春社或者社日,老百姓干干脆脆叫作过社。何谓社饭?切腊肠和糯米,拌蒿菜为饭,曰社饭。据《鄂西民俗》介绍:“社饭的做法很讲究,先把新发起的菖菜(又称社蒿)采回,洗净后切细、捣烂,将少量粘米煮熟后掺糯米拌社蒿蒸熟后就成社饭。”后来,社饭失去原本祭社神和忆苦的意义,演化成尝新品味的美食,所以社饭就越做越精了。
  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做的社饭就是色香味俱全。母亲是先把嫩蒿菜切碎去尽苦水,掺入糯米,再加上腊肉碎丁丁,干豆干颗颗,大蒜苗、野蒜苗等各种配料,在柴火灶的铁锅里焖熟后放油炒成的。揭开锅盖,香气扑鼻,吃上一碗,味道鲜美,且耐饥经饿,翻山越岭腿肚子也不转筋。兴许是母亲做社饭的技艺炉火纯青,我吃她做的社饭特别对胃口。
  小时候,一到春天,我只要看见有的人家爬山上坟,就吵着母亲做社饭。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就站在坡上看家家户户屋顶的炊烟。由于空气湿度大,那蓝色炊烟就贴着鱼鳞状黑瓦和瓦沟久久不散,让我尽情猜想屋顶下铁锅里社饭的颜色和气味。那些日子,小城就像过年过节似的。到了傍晚,总有亲戚和邻居来送社饭,彼此馈赠,互相品尝,那景况极有人情味儿。
  每逢这种时候,我总是搬把小板凳坐在一边,支着脑袋听大人们说那些有意思的事情。有人说土家族将领陈连升在广东抗击英军,父子同死在疆场的故事;有人摆贺龙元帅的龙门阵,说他原本就是龙变的;还有人说前不久演的京剧《白蛇传》,白蛇不该借许仙一把伞而被法海压在雷锋塔下,如此等等,天高海阔。
  现在,离家乡远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看到那种亲情和乡情的风景了,就连那滋养了我和我的土家族人的社饭也难得吃到了。我,还有我们,对方言土语渐渐生疏甚至陌生,对民俗风情渐渐淡忘甚至鄙弃,被泛滥着腥臭气味的生猛海鲜败坏了胃口,被堆积着商业气的广告标牌阻挡了视野,哪里还有心情想得起社饭呢?哪里还有兴趣顾得上清明呢?
  我却固执地渴望清明时节吃一顿社饭,不仅仅是怀旧,也不仅仅是恋乡,而是觉得社饭作为民族文化之一种,正好补充了现代人所欠缺的精神营养。遥望故乡,仿佛又闻到土家的社饭香。


查看完整版本: [-- 土家社饭香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