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高放在《主客体关系学纲要》序言中谈——主体与客体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10月 -> 高放在《主客体关系学纲要》序言中谈——主体与客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98-10-31 00:00

高放在《主客体关系学纲要》序言中谈——主体与客体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热门话题

  高放在《主客体关系学纲要》序言中谈——
  主体与客体
  宇宙万物都有其各自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作为万物之灵,自从进入文明社会,就开始探索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人与心灵的关系。我国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都是古代探索主客体关系卓有成就的伟大思想家。他们已经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了作为主体的人可以逐步认识客体世界,不过还含有神秘的色彩和猜测的成分。
  只有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生产力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实现,才可能拓宽、深化人们的洞察力。在16—17世纪,哲学家先是揭示主客体之间的差别,到18世纪他们又把主客体二者对立起来,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才进入探索主客体二者之间的同一性,认定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的同一是达到真理的前提;而且已经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认识者和被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发展为实践者和被改变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然而他们对主客体关系的论证还停留在唯心论上,即把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夸大为本源的、非派生的,甚至夸大为派生一切的世界本体。而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则从各自的经济、政治、法律领域说明市民社会经济人、公民、法人的主体作用与市场、国家、社会的关系。他们反对封建贵族和僧侣的压迫,为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统治立论。只有社会主义学家对资本主义制度持批判态度,主张依靠先知先觉的仁人志士说服统治阶级去实现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还停留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19世纪40—90年代,两位德国革命家和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肩战斗近半个世纪,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立了崭新的被后人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进而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最早为创立主客体关系学奠定了基础,正是马克思最早对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论述。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大多读过马克思于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名著曾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该文开宗明义从世界观的高度批评了“对人的活动”存在着两种各走极端的理解:一是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另一种是唯心主义,把人的活动抽象化,只是作抽象的理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应该“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也就是应该从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人是怎样改变客观世界的。正是在这篇《提纲》的结尾,亮出了不朽的至理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可见,在马克思看来,正确论证主体的能动作用,目的全在于良性、有序地改变包括自然与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彻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这部鸿篇巨著中,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都多次论及主客体的关系问题。
  (本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查看完整版本: [-- 高放在《主客体关系学纲要》序言中谈——主体与客体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