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特安 黄晴 |
1998-11-28 00:00 |
用马克思主义的眼界观察世界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用马克思主义的眼界观察世界 陈特安 黄晴 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这是由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我们必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判断世界形势,在此基础上设计和规划我们自己,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问题的迫切性、重要性在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正在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一发展趋势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已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与世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如果我们对于当今世界所知甚少,不甚了了,或者说,我们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面前,不能及时地作出清醒的判断,就很难顺应潮流,把握机遇,趋利避害,乘势前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就是要从总体和全局上认识和把握我们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关键是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于我们国家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进行新的分化改组,世界各国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正进行着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这是时代进步的反映。这一趋势有利于我国争取国际和平环境,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把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带入新世纪。 政治多极化是和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的。两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经济上的交易,需要政治上的支持;政治上的合作,离不开经济上的利益。历来如此,于今为烈。只不过形式更加隐蔽多样。对此,我们更需要保持头脑清醒。 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技术、人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后起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资金和经验,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表现,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是过去一切时代未曾有过的。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趋势是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很难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固有的内在矛盾,比如生产高度社会化、国际化与金融领域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的矛盾;财富增长与分配不公的矛盾等。处理不好,都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后起国家的发展。一个有力的数据是,资本主义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和南北对立。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比例已从1983年的四十三倍增至1994年的六十二倍。一个有力的例证是,眼下这场战后最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新表现,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特别惨重的损失。连西方政要也不讳言,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深刻危机。 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将走向中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判断形势、判断自己、判断利弊得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卓有成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事实上,我们的党中央正是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世界多极化的形势下处理国家关系,着眼于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致力于和平与发展,遵循平等互利、求同存异、互相尊重的原则,不对抗、不结盟、不排他,与世界各国广泛建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正是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及早地防范金融风险,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东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因素。 当今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新的动荡还在不断出现,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各种挑战。为在新世纪中赢得有利的国际定位,世界各国正频频调整关系。国际金融形势依然严峻:颇具突发性的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联动蔓延;颇具影响力的市场信心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化;极大规模的游资快速流动和证券业的交叉经营,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监管上的艰巨性。面对纷纭世界、沧桑世事,面对变革潮动,我们必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的能力,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加强风险防范。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就能处变不惊,掌握驾驭复杂局势的本领,卓有成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不屈不挠地去实现我们所追求的崇高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