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峻晓 |
1998-11-29 00:00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广西农业初步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跨越
第2版(要闻) 专栏:热烈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广西农业初步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跨越 本报南宁电 记者杜峻晓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全区农业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广西是我国农业大区,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紧紧抓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发展农业的关键点不放,加大以水利、农机、电力以及农田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建设与推广力度,为向现代农业过渡创造条件。经过多年努力,全区共建成各类水库4437个,其中大型水库25个,中型水库173个,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8.91万公顷,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183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了近3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单产水平,1997年全区粮食平均亩产298公斤,油料亩产102公斤,甘蔗亩产3935公斤,水果亩产314公斤,分别比1978年增长77%、63%、127%和45%。一批吨粮田和吨糖田的出现,为自治区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高产、优质、高效的“两高一优”农业正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为调整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自治区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肯定他们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的大胆创造。该区林、牧、渔业和二、三产业发展比重的增加就是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体现,它标志着广西农业在数量扩张的基础上,产生了质的变化,增长方式已开始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入数量增长与质量效益提高并进的新阶段。1997年,广西种植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由1978年的80.12%下降到50.59%,林、牧、渔业生产值则比1978年提高了29.53个百分点,这是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广西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全区农产品生产已基本形成基地化格局,建有商品粮基地县(市)24个,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县30个,甘蔗生产基地县8个,油料、水果、水产、畜禽等农产品生产也初步走上了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截至去年底,“三化”果场面积近50万公顷,将近占全区水果总面积的一半;水产养殖基地8万余公顷,占总面积的36%;畜禽基地化的饲养量已占总饲养量的88%以上。农产品基地化生产程度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全区相继建立起各种类型的产业化组织2778个,参加农户375万户,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新增收入近20亿元。 大农业需要大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向现代农业进军的步伐逐步完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区已基本形成以农村经济服务组织为基础,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为依托,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企业、个体和私人服务组织为补充,涉及信息、农资、农技、机耕、排灌、土肥、植保以及农产品收购、加工、贮藏、保鲜、运输、销售等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1900多个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3万名农技推广人员,以及1.4万名受过较系统培训的农民技术员成为广西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生力军。如今,一大批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到1000多个网员单位,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正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日渐健全和完善,在自治区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