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期刊: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访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11月 -> 中国期刊: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访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孟宪励 1998-11-30 00:00

中国期刊: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访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期刊: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访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
  本报记者 孟宪励
  全国8135种期刊该是一个何等丰富的世界!期刊使人们拥有了广阔而自由的选择空间,从开始咿呀学语的幼儿到满头白发的老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从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期刊;期刊世界纵横天地,气象万千,它覆盖了时政、经济、生活、文化、文艺各个方面的内容。在短短20年的改革开放间,从不足千种的家底上起步,我国期刊早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消费品。
  “数量增大,品种增多,质量提高”,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以此概括我国期刊的基本特点。
  时政类、党建类、生活类、文摘类依然保持了旺盛的销售势头,《求是》、《半月谈》、《共产党员》已成为我国5800万党员重要的理论指南和工作助手,其中《半月谈》总计发行量已过600万份;近年来生活类期刊风头正健,广东的《家庭》、湖北的《知音》,发行都在200万份以上。其他如健康、时装、美容也广受人们的欢迎;文摘类期刊成为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信息集束传播的最好载体,高档、老牌、权威的《新华文摘》已走过20年的岁月,普及性的《读者》发行量已突破400万份,青年文摘、海外文摘等各种类型文摘期刊为读者提供了最大的快捷和方便;纪实、通俗类一直拥有广阔的市场,《故事会》在雅与俗、文和俚之间找到了最佳的接口,扩大了受众面,一直保持着400万份的高发行量。
  梁衡分析说,期刊作为一种媒体,它具有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和商品属性。其中政治属性是第一位的,是领导一切的,文化属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它决定期刊的层次和个性,因而它在信息的采集、整理、发布等方面必然遵循出版物自身的规律。近年来一些时政、党建期刊努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贴近生活、跟踪时代,深受读者欢迎,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半月谈》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证。
  同时,期刊又是一项文化产业,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期刊在运用社会主义市场规律来运作时应注意三点。其一,在内容上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注重读者反馈,依据市场调节及时改进刊物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一种质量的自身调节机制;其二,在期刊布局和结构上依据市场需求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突出个性,抓住某一特定的读者群,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三,在经营管理上注意成本核算,扩大发行,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形成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梁衡认为,近年来许多期刊在创刊伊始就精心研究市场定位和发行,《演讲与口才》以讲与说为办刊核心,发行量近百万;地区级文艺类期刊《外来工》具有特定的读者群落,成为打工文学的一方绿地,发行达到16万份,《佛山文艺》有独立的发行商,市场运作十分灵活,作为一个地市级文学刊物发行40多万份。这些都是成功的个例。
  “优化期刊结构、提高出版质量,是历经3年期刊整顿的主要目的。”梁衡介绍说,这一目的已取得一定成效。新闻出版署扶持重点期刊,去年公布了百强期刊名单,一批质量上乘、在读者中广有威信的刊物榜上有名。梁衡透露,在两年多的报刊整顿中,250多家长期以来靠行政费用养刊、靠行业行政权力摊派订刊,质量低、发行量少的刊物已经停刊。这将使我国期刊市场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繁荣。同时,在抓繁荣方面,除开展的“百强期刊”工程外,新闻出版署最近实施的“社刊工程”从根本上就是遵循出版物自身的规律,要求出版社发挥自身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强调增加期刊在出版社经营方面的比重,鼓励期刊走集约化、精品化之路。江西省社办期刊利润已首次超过本版图书的出版利润,甘肃省《读者》一本期刊的利润占该出版社全部利润的94%以上。期刊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已初步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期刊: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访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